课题第一阶段研究小结
——2021年1月-6月研究小结
郑陆实验学校 张丽花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育目标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为具体、可操作的要求。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于2002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从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方法和改进计划等方面要求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其中提及”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要求学生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评价方法要多样性,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积极参与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也提到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教育目标的提出是以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依据的,所以说,培养学生评价能力也是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本学期,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组的研究计划进行了课题研究。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我们发现了制约小学生英语评价能力发展的多个重要因素。
一、教师的评价能力有待完善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每天都在发生,尤其是我们英语教师,我们的评价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评价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起初都是从模仿起步,然后熟悉后才能达到活用。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中更应该抓住机会,对自身的评价用语进行设计。
1.评价要传递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才会产生正确的评价导向,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注重教学内容的推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忽略了评价的重要育人作用。教材内容的评价引领是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主要突破。
2.丰富评价方式为了教育增值。评价是有两面性的,好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性增加,不好的评价则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都有相当的评价效应。曾经看到过一个老师有101个表扬学生的办法,比如给学生一个微笑,或者给学生一个点赞,都是对学生十分有效的鼓励,这也是属于评价范畴的。因此,在评价时注重丰富评价的方式,正面积极的评价、期待的评价、评价后的方法指导等都为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不断反思实践的意志增加了动力。
二、学生的语言支撑有待提升
经过调查发现,小学生的英语评价能力的提升受词汇量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四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并熟悉一些常用的评价用语;在课堂中,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评价与分析,给出合理性的建议。这样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可以不断提升英语的评价能力。
三、学生的评价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学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对于评价进行分析的能力比较弱,对于问题的评价分析只能做到客观的评价,缺少鼓励性、策略性的分享。这样的评价方式容易打击到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降低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学生可以展开组评、他评、自评等方式进行多维度的评价,鼓励为主。当学生表现不佳时,教师可以指明问题,帮助其寻求解决策略,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做好榜样。
本学期我们的研究目标是提升教师对学生评价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从日常课堂中发现教材中提升评价能力的内容与价值观的引领;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评价能力,教师有计划地学习相关评价策略,从自我的课堂评价示范做起,并实践探索有助于学生评价能力提升的活动与策略;了解学生对于评价的需求语言,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用合理、地道的语言进行积极有意义的评价;对学生评价的动机与实效进行干预,正向引导学生展开评价,并引导学生通过评价反思自我,形成评价的良性机制。我们借助评价能力提升的课题研究再次发展教师、重审课堂、激发学生,在研究的路上,边思边行,前往向往的彼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