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顺应时代要求: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指出“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调要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要定期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2.立足学校现状:2017年8月,常州市郑陆中心小学和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两校合并,同时接纳黄天荡新市民小学学生近600人,两校合并以及新市民小学学生的进入,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正视现状,融合发展,师生共长,是学校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3.聚焦课堂改革:本课题针对农村学校课堂 “教师讲授为主”的现状,尝试以核心问题为引领,聚焦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尊重儿童生命成长,遵循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充分挖掘并转化知识的育人价值,将儿童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下解放出来。通过基于核心问题改变教与学的活动设计和实施研究,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改进行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情感等整体素养的全面生长和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国内外学者们注意到教学活动中核心问题存在的意义,提出了核心问题的概念,但学者们没有进一步对核心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关于核心问题如何提炼、课堂学习活动如何设计,尤其是结合中小学具体学科的实践还很少。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将结合学校现实情况,着力改变以下三个方面:
1.改变教师备课方式
原来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六备”,即备教案、备学生、备教材、备习题、备手段、备方法等。而实践核心问题教学后,教师不仅要做到“六备”,而且还要从许多问题里提炼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并且以“核心问题”为统领,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一要潜心研读课标和教材。需要用全方位立体化的视角去研究教材,不仅研究每节课的内容“是什么”,更要问“为什么”,领会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板块中的作用和意义,准确把握知识体系中的内部逻辑联系。二要明确教学重难点。教师把教材的纵横联系摸清读透,才能确定教学重难点,从中提炼出针对性强、引领全课的核心问题。三要精心预设课堂教学的方案,即如何组织课堂活动、何时组织小组上台汇报、如何呈现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再次提出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
2.改变课堂组织方式
核心问题引领的课堂学习活动,会转变课堂组织方式。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教师问学生答,更多的由教师来评价学生的答案。而实施核心问题教学,是以核心问题统领贯穿整堂课学习脉络的教学方式。由于核心问题往往思维挑战性大,并具有研究性和开放性,需要学生在自己探索和独立思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和共同讨论,从而形成结论。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方式。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核心问题引领的课堂学习活动,会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往的课堂教学,多数情况下,由学生独自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很少开展交流合作,小组汇报。而核心问题引领的课堂,大力提倡让学生主动地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发现问题并进入探究与思考。学生由传统的服从者、配合者和接受者转向主动学习、热情投入的问题发现者、探索者和合作者。另外,传统课堂教学中,浅显的问题,标准式的答案,结果导致知识过于碎片化,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核心问题引领的课堂,可以由核心问题,派生出辅助问题,梳理出核心问题与辅助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问题结构。这样将各个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知识发展的完整结构,为学生结构化学习作了充分准备。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核心问题:什么是问题?汉语词典中对问题的解释: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需要解决的矛盾或疑难;事故或麻烦;关键或要点。学者们对于“问题”的界定也有很多种,受到普遍认同的是由美国纽威尔和西蒙界定的,他们指出“当个体想要做某件事,但是又无法立刻知道该如何做这件事,对个体来说就构成问题”。还有学者认为问题是能够实现现实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的一种焦虑、困惑、怀疑、探究的特殊情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选择使用“问题式教学”,如果把问题式教学看作一门课,则学习者需要从课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如果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则学习者需要掌握“提出一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发现更多的研究是把问题式教学看作一种教学方法,一种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包含了对问题的设计、发现、提出、探究与解决等过程。在问题式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发现以核心问题引领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学者们进一步对核心问题教学展开了研究,提出核心问题教学就是通过以核心问题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解决核心问题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实现教学目标。本课题认为的核心问题则是一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一般一节课一个,但是有若干个围绕核心问题层层推进的子问题,设置必要的引入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课堂学习活动: 从广义上讲,教学中的活动无处不在,简单的“提问—回答—反馈”也可视作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本课题所指课堂学习活动是指有明确目的的、预先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活动系统,学习者通过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在活动中主动思考、分享体验、建构知识,从而达成学习目标,是一种复杂且不断动态生成的活动。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早在古希腊时期,享有盛誉的教育家苏格拉底,曾在其“助产术”中提倡采用提问的方法,借助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学习。他认为思想应由学生头脑产生,教师只是助产士的作用。后来问题教学的思想得到发展,其中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问题教学思想影响最为深远,他提出问题教学是一种思维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的培养,明确提出了问题教学五步法。自杜威以后,马丘什金、马赫穆托夫等人提出了问题教学理论,问题教学理论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将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对问题作出思考,并展开合作探究。随着问题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提问的研究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如课堂提出的问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课堂提出的问题数量及质量;如何设计问题等。美国教学论专家克拉克、斯塔尔等人认为课堂提出的问题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即良好问题的先决条件(思考提问目的是什么、教学目标是什么等),良好的问题(问题应是符合教学目标、适应学生思维),良好的提问技术(提问的方法、技巧等),该研究明确了课堂提问中问题设置应该满足的条件。后来,美国教育家史蒂文斯对课堂教学问题中提出的问题数量与质量方面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课堂提问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把握,但经调查发现,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并没有促使学生展开真正的思考。由此,提出课堂提问应注意提出问题的有效性,注重有效问题的设计。在此之后,学者们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越来越注重问题的有效性。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者们提出了以“核心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并提倡将此教学方式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拜尔提出“过程结构化问题”就是核心问题,它能够集中学生的思维,相比其它提问方式,核心问题更具有启发性和高层次性。更具代表性的是“Qu:Est”教学策略。在该教学策略中明确指出了核心问题的概念,认为核心问题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及认知操作进行关注和指导。该研究提倡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提炼出核心问题,要求课堂实践者把学习看成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记忆。“Qu:Est”教学策略是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来设计核心问题,但在具体课堂教学运用时,各学科各具自身特点,因此不同学科核心问题的设计方式存在差异。
2.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和教师意识到核心问题在教学中存在的重要性,关于核心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唐俊指出核心问题应是每节课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由教师明确提出的问题,该问题有利于动员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围绕问题,用已经有的显性知识(教科书知识)和缄默知识(自身经验知识)单独或与他人共同合作解决。关于如何确立核心问题,余启航认为核心问题就是能反映知识点元认知意义的那个问题,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都要与元认知结合后产生,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王捷、张琳玲将核心问题定义为:在学科教学中不仅能够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展开深度思维活动,贯穿于整节课并居于中心地位的问题或任务。问题的有效设计能够推进课堂教学进程,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存有低效现象。因此,武丽虹提出核心问题应是基于课时教学内容中的核心知识及学生已有知识和思维的基础,能够引领课堂教学和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情境性问题。
3.相关概念辨析:核心问题、关键问题和首要问题常常都被用来表示重要之意,但是它们又存在某些质的不同。为了更深入的认识核心问题,下面就分别对课堂中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和“首要问题”进行辨析,对“核心问题”与“核心素养”的关联进行解释。核心问题与关键问题。“核心”即中心,表达重中之重的意思,反映了事物间的关系。“关键”即关节之处,具有引发作用的地方。从解释所反映的程度来看,将“核”与“心”两个表示重要意义的字放一起,就表明“核心”要比“关键”更为重要。那么在教学中,“核心问题”就是课堂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统领课堂所有提问,贯穿整个教与学线索的问题。而关键问题是包含在每一个问题之中,是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需要抓住的东西。从中可以感悟到关键问题也是由核心问题统领,并且是核心问题解决时要关注的点。核心问题与首要问题。“首要”即第一个需要的对象,最先考虑的,最先解决的。那么在教学中,首要问题就是课堂中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处于前提地位的问题。核心问题作为贯穿整个教与学线索的问题,自然地,课堂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也应该是由核心问题统领。核心问题与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和感悟结果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提升各方面能力,理解知识的本质。而课堂教学中提出的核心问题映出问题间的关系,是教学的线索,那它只要与知识本身具有性质、面貌和发展过程相对应,就能使得核心问题引领的教学是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生长提供动力。
五、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立足常态课堂,归纳核心问题的内涵、特征、结构,结合具体学科提炼核心问题的一般方法和实施步骤。
2.通过课例分析,基于核心问题设计和实施课堂学习活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组织方式,形成学科典型案例。
3.建立学习新规,实践反思总结,探索基于核心问题的学生课堂学习新常规,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二)研究内容:
1.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通过课堂观察、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校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现状、课堂学习活动类型、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课堂学习活动成效等,寻找并清晰学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有哪些?同时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奠定研究基础。
2.核心问题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文献研究。
从“核心问题”“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等主题入手,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重新归类,深入开展核心问题与课堂学习活动相关要素的研究,形成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基础阐释和框架。
3.学科核心问题的提炼与设计研究。
结合具体学科,研究各学科核心问题的内涵、特征、结构与类型等要素,根据学科基本结构、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需求开展核心问题的提炼与设计研究。
4.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生长规律的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活动,分解学习活动为行为序列,选择合适的学习活动形式,确立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5.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学习活动组织实施的策略研究。
根据核心问题,研究教师在活动规则和分工框架下如何与学生交互,对学习活动有效开展起到引导、支持和适时调整,提高学习活动组织实施的质量。
6.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学习活动评价的策略研究。
通过挖掘核心问题教学的内涵,借助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构建针对核心问题引领课堂学习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学习活动研究成果。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和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2021年6月-2021年9月):
主要研究内容:学习国内外专家撰写的有关核心问题、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核心素养研究等方面的系列论著,对核心问题的内涵、特征和结构等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研究思路和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了解国内外对这一领域的已有研究,从而架构本课题研究体系。
2.研究启动、构建阶段:(2021年9月-2021年12月)
主要研究内容:我校教师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研究思路和方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判断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根据报告呈现的问题,结合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等要求,梳理需要且可以着力改变的方面,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和导向。
3.研究实施阶段:(2022年1月-2023年12月)
主要研究内容:(1)学科核心问题的提炼与设计研究。(2)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研究。(3)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学习活动组织实施的策略研究。(4)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学习活动评价的策略研究。
研究思路和方法:综合运用行动研究、课例研究、个案研究与经验总结的方法,梳理初步实践的相关资料,进一步验证、修改、完善。召开交流会、研讨会,精选并汇编研究论文、教学设计等,各子课题形成过程性研究报告。
4.研究总结推广阶段:(2024年1月-2024年6月)
主要研究内容:1.课题成果总结;2.课题成果展示推广。
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各阶段研究素材进行归纳和分析整理,提升理性认识,总结归纳操作流程、策略。收集整理实践的佐证材料和数据,做好研究资料的整理、归类、汇编,完成研究报告,评估结题。
七、研究方法与途径:
1.文献研究法:搜集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思路、经验和方法。及时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相关成果,并通过文献研究法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
2.调查研究法:通过教师和学生问卷及访谈,对本校课堂教学现状调研,客观分析问题原因。针对学生对理想课堂的诉求以及未来对人才素养的需求,探索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学习活动新样态。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人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形成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学习活动活动设计和实施的方法和经验,同时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深化认识,形成基本策略。
4.经验总结法:在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进行思想加工,使经验上升为理论。
八、课题组织机构、分工
(一)课题组主要成员及职责
组 长:张林、王国坚。负责课题总体指导、进度和质量掌控、定期检查总结。
副组长:李晓兰、叶丽芬。参与整体方案制定、引领学习、任务协调、实践指导,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和调控,定期召开课题研讨。
成 员:吕月华、沈亚南、许 波、刘晓玉、刘忠杰、缪菁菁、王 娇、刘秋燕。按课题任务分工和进度,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
(二)课题组成员分工
姓名 | 专业技术 职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 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
张 林 | 中小学高级 | 郑陆实验学校 | 课程教学 课堂研究 数理统计 | 主持人,课题论证、方案设计,布置阶段工作计划、阶段总结检查,中期评估和结题 |
王国坚 | 中小学一级 | 郑陆实验学校 | 初中数学 课例分析 | 主持人,立足课堂教学,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调整;课题研究阶段检查、调控 |
李晓兰 | 中小学一级 | 郑陆实验学校 | 初中物理 信息技术 | 副组长,指导课题实践研究 |
叶丽芬 | 中小学二级 | 郑陆实验学校 | 初中英语 个案研究 | 副组长,指导课题实践研究 |
吕月华 | 中小学一级 | 郑陆实验学校 | 初中语文 | 基于核心问题的初中语文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 |
沈亚南 | 中小学一级 | 郑陆实验学校 | 初中语文 | 基于核心问题的初中语文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 |
许 波 | 中小学一级 | 郑陆实验学校 | 初中数学 | 基于核心问题的初中语文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 |
刘晓玉 | 中小学一级 | 郑陆实验学校 | 初中英语 | 基于核心问题的初中英语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 |
刘忠杰 | 中小学二级 | 郑陆实验学校 | 初中化学 | 基于核心问题的初中化学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 |
缪菁菁 | 中小学一级 | 郑陆实验学校 | 初中道法 | 基于核心问题的初中道法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 |
王 娇 | 中小学一级 | 郑陆实验学校 | 小学数学 | 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 |
刘秋燕 | 中小学一级 | 郑陆实验学校 | 小学数学 | 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 |
九、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
阶段成果 | 《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活动设计 和实施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 研究报告 | 2021.10 | 王国坚 |
调查报告、各子课题申报 | 调查报告 研究报告 | 2021.12 | 李晓兰 | |
《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活动设计 和实施策略研究》课例集 | 课例汇编 | 2023.12 | 叶丽芬 | |
《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活动设计 和实施策略研究》论文集 | 论文汇编 | 2023.12 | 沈亚南 | |
《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活动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各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汇编 | 研究报告 | 2023.12 | 刘忠杰 | |
最终成果 | 《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活动设计 和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网站 | 资源包 | 2024.3 | 李晓兰 |
《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活动设计 和实施策略研究》课例集、论文集 | 课例汇编 论文汇编 | 2024.3 | 叶丽芬 | |
《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活动设计 和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研究报告 | 2024.6 | 张 林 |
十、研究保障
1.成员构成
课题主持人曾在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教研室工作,后担任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带领中心全体人员以“整合融通、研训一体、分层分类、系列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区域教师发展路径和方法,2016年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评为“省教科研系统先进集体”。2020年开展的项目研究《“生长课堂”:提高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获评常州市教科院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课题组核心成员大都是学校骨干教师,他们思想上要求进步,教学工作兢兢业业,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教科研能力。
2.研究基础
(1)确定主课题,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积极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2)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子课题工作计划;
(4)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3.条件保障
(1)智力保障。依托集团局小、教科院附中优质资源,邀请常州市教育科学研、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专家参与,共同探索课堂教学改进,重构学校课堂教学新样态。
(2)机制保障。作为区域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之一,学校的规划、建设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学校课程设计与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与课堂转型、学业评价与素养观察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3)评价保障。学校本轮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性评价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教学质量。校长作为项目负责人,能够保障研究所需人员和经费,研制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此外,学校一贯重视教科研工作,每年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会给予课题组大力支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为课题研究深入推进提供切实保障。课题组也将建立课题网站,使研究教师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持,打破时空界限,加强交流、反思,记录研究成果,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向课题研究最深处漫溯,保质保量完成研究任务,使课题顺利结题。
2021年10月14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