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学习活动下的语文公开课随想
2021年10月28日,我上了区级公开课—《饮酒》、《野望》的整合阅读。这是统编八上的两首诗,《野望》在第三单元《唐诗五首》中,《饮酒(其五)》在第六单元《诗词五首》里。两首诗歌同为田园诗、隐居诗,从内容上来讲算是同质诗歌。但两首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是不同的,折射出诗人不同的生命状态。这种不同,常常让我联想到我的学生和我自己的生命状态。今年中学开始晚自习,学生和我都要从早上入学,到晚上8点放学回家,学生回家洗漱完已经不早,有的还要背书做课外提高作业,我回家还要继续和上五年级的儿子斗智斗勇,大家的生活很多都难免诉苦抱怨。有了这些经历,再读《野望》和《饮酒(其五)》,就想用两位诗人的生命状态,启发学生也启发自己去思考,面对改变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是像陶渊明一样沉浸其中发现美好,还是像王绩一样与眼前的生活隔膜?
基于这样的感受,我把两首诗作为主题型文本整合在一起,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围绕“为什么将这两首诗整合在一起为核心问题”,试图透过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创设,引领学生通过1、朗读,朗读音律、2品读,体会意象,3拟题,揣摩意境进而读懂诗歌、进一步读懂诗人、并读出自我。最后作业依然围绕着诗歌整合的核心问题,学生将七上课内古诗自行选择,按诗人际遇、诗歌内容、类型等自行整合阅读,找出其相同与不同,增加对诗歌的深刻理解,也将学生的诗歌整合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为学生的结构化学习做了充分准备。
核心问题引领的课堂学习活动,我也在这次公开课上做了一次尝试。我们学校课题认为的核心问题则是一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一般一节课一个,但是有若干个围绕核心问题层层推进的子问题,设置必要的引入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核心问题引领的课堂学习活动,会转变课堂组织方式。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教师问学生答,更多的由教师来评价学生的答案。而实施核心问题教学,是以核心问题统领贯穿整堂课学习脉络的教学方式。由于核心问题往往思维挑战性大,并具有研究性和开放性,需要学生在自己探索和独立思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和共同讨论,从而形成结论。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方式。
此次公开课,我围绕着“为什么将这两首诗歌整合在一起”,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五言诗歌、秋天田园、诗人归隐三个共同点,围绕着这三个共同点将两首诗整合阅读,让诗人在诗歌学习、了解诗人等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课后的作业依然围绕这一问题,将诗歌的学习外延到课外,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结构化。
此次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学习活动的语文公开课尝试,让我有多所得,同时也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备课形式的变化,原来我们在备课时要做到“六备”,即备教案、备学生、备教材、备习题、备手段、备方法等。而实践核心问题教学后,教师不仅要做到“六备”,而且还要从许多问题里提炼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并且以“核心问题”为统领,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一要潜心研读课标和教材。需要用全方位立体化的视角去研究教材,不仅研究每节课的内容“是什么”,更要问“为什么”,领会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板块中的作用和意义,准确把握知识体系中的内部逻辑联系。二要明确教学重难点。教师把教材的纵横联系摸清读透,才能确定教学重难点,从中提炼出针对性强、引领全课的核心问题。三要精心预设课堂教学的方案,即如何组织课堂活动、何时组织小组上台汇报、如何呈现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再次提出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
其次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核心问题引领的课堂学习活动,会转变课堂组织方式。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教师问学生答,更多的由教师来评价学生的答案。而实施核心问题教学,是以核心问题统领贯穿整堂课学习脉络的教学方式。由于核心问题往往思维挑战性大,并具有研究性和开放性,需要学生在自己探索和独立思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和共同讨论,从而形成结论。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方式。
基于核心问题下的课堂教学,立足我校学习现状,聚焦课堂改革,改变老师满堂文问,改变课堂满堂讲,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形成了知识发展的完整结构,为学生结构化学习作了充分准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