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评析
教学内容 | 《穿越时空的物理对话》 | 执教老师 | 李晓兰、陆群 | ||||
班级 | 九1 | 时间 | 2022.2.25 | 评析老师 | 陆群 | ||
教学 现 象
| 二、光学(第二小组)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光学的多“彩”多艺小组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实现古人与今人的对话,请大家欣赏古人的皮影戏。 古人 皮影戏:中国四大名著中情景《三打白骨精》(见剧本)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师问:《岳阳楼记》中“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生答: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就是平面镜成像。 《钓鱼湾》唐·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是最后两句,后两句的意思是:俯首碧潭,水清见底,因而怀疑水浅会没有鱼来上钩;蓦然见到荷叶摇晃,才得知水中的鱼受惊游散了。 师问:潭清疑水浅的科学道理 生答:由于水底反射的光经过水面折射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逆着折射线的反向看去,看到的像会比实际的深度要浅。 主持人:从皮影戏、古诗中,我们看出古人善于发现和运用生活中的光学,下面我们今人通过小制作来体会一下光学的魅力。 今人 小孔成像:由F光源、小孔、光屏组成的小孔成像仪,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可以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小孔的形状改变时,像的形状不变,像的形状由小孔的形状决定。 魔盒:在魔盒中投入一枚硬币,见证奇迹的时刻来了,硬币不见了。揭秘:魔盒中内置了一块与水平面45度的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硬币就消失了。 “削冰”取火:模仿古人,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将火柴放置在另一侧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利用光的折射,可将火柴点燃。 | ||||||
评
析
| 这是语文、物理融合课的光学现象展示环节。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挖掘古诗词及古代科技文化中的光学知识,帮助学生读懂蕴藏在古诗词背后的物理现象,感受古人娴熟运用物理知识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大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学生演绎皮影戏《三打白骨精》、吟诵品味古诗词、运用物理光学原理制作小孔成像、魔盒、“削冰”取火的物理实验等活动。从课堂表现来看,由于课堂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好奇心、积极性。而且学生课前也以小组为单位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课堂上配合度、完成度较高。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通过多样的课堂活动,感受到了物理中光学原理运用的奇妙,更在吟诵诗歌、演绎皮影戏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实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双重提升,对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在光学现象的展示环节,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个情境,用这一情境串联起光学小组展示的几个活动,让小组展示各个课堂活动衔接更加自然,也让课堂的资源能充分利用起来,最好能贯穿于光学小组展示的始终。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