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研究)课情况
执教 教师 | 刘忠杰 | 开课 时间 | 2021.9.28 | 学科 | 化学 |
课题 | 《二氧化碳的性质》 | ||||
主要 研究 问题 |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 | ||||
相关 研究课题 | 手持数字化仪器的化学教学应用研究 (校级) 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市级) | ||||
附教案一份 教案: 〔引入〕播放一则干冰升华的视频,同时课上复制相关实验。 〔讲述〕可以看到,实验中干冰升华产生了大量的白雾,其实对于白雾的利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说舞台云雾效果,飞机人工降雨,菜品保鲜等等。那么请大家阅读书p41,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干冰升华会产生大量的白雾,白雾的成分是什么? 〔学生〕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小液滴,从而形成白雾。白雾是冷凝后的小液滴。 〔讲述〕根据干冰升华的原理,由此我们有如下几项应用:舞台云雾效果、人工降雨以及制冷剂。 〔讲述〕请注意,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因此,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请大家阅读学案上的材料,从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总结一下它的性质有哪些? 〔学生〕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讲述〕对于能溶于水,老师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大家直观的感受一下。这是一瓶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现在我向其中加水,加到一定程度后,并进行震荡,请大家观察实验现象。(演示实验) 〔提问〕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瓶子会变瘪? 〔学生〕二氧化碳溶于水了,瓶内气压减小了 〔讲述〕更深一层次的讲,是二氧化碳的量减少了,导致瓶内气压降低了。 〔讲述〕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的化学性质。第一条,其实大家已经学习过了,就是它能参与光合作用。 〔板演〕光合作用的符号表达式,并作出评价。 〔讲述〕第二条性质,二氧化碳能够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演示实验:检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什么? 〔学生〕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 〔讲述〕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整个过程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在反应,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其中碳酸钙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浑浊现象。 〔提问〕请大家根据现象写出相关的文字表达式以及符号表达式。 〔板书〕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符号表达式。 〔讲述〕二氧化碳的第三条性质是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为了检验碳酸,我们一般会使用到紫色石蕊试剂,它是一种呈紫色的溶液,遇到酸会变红,遇到碱会变蓝。演示实验:向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学生〕溶液变红 〔讲述〕这一过程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请大家注意碳酸的化学式的写法。 〔板书〕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符号表达式。 〔讲述〕演示实验将上述溶液进行加热,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学生〕溶液又重新变回了紫色 〔讲述〕上述实验,充分说明了,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受热情况下,容易分解,会重新产生二氧化碳。由此,根据这样的描述,我们可以写出相关的符号表达式。 〔板书〕碳酸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讲述〕二氧化碳的第四条性质,是它不支持燃烧,演示实验: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木条熄灭了 〔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
| |||||
教 后 反 思 | |||||
本节课对琐碎的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章节进行了整合重构,力求将知识变得更加有条理,有系统性。 同时,所设计的实验,也更加有探究性,可以说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了拓展和挖掘;对物质的化学式做了严格要求,以便对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以后应当注意化学式的书写要和前面所学的结合起来看,尤其是碳酸中的数字,一定要向学生强调不能出错。另外,也要强调碳酸分解需要加热这个条件。 本节课缺少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对应练习,在常态化教学中,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