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评析
教学内容 | 《亚克西,巴郎》 | 执教老师 | 高杰 | ||||
班级 | 二(5)班 | 时间 | 2021.11.1 | 评析老师 | 杨淑君 | ||
教学 现 象
|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更需要有兴趣的引导,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了解新疆,感受新疆儿童歌曲的风格。学生在刚进入教室,就融入到民族音乐的氛围中,紧接着教师用新疆儿歌《草原上》的音乐律动游戏,再一次让小朋友进入新疆的情境中,并出示新疆美丽的景象图片,让学生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 接着教师介绍了“亚克西”是“好”的意思,“巴郎”是指“娃娃”,并在这之间展示了巴郎的生活情景图片,也帮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对小巴郎一天的生活情境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学生可以用节奏动作表现简单的生活行为,在学习节奏的同时感受发现生活的乐趣,由此逐步导入新课。 拓展环节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这首歌小巴郎干的家务活创编节奏,为这首歌进行声势伴奏,也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师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的节奏及旋律特点,做到了让学生感受祖国多元文化的多样性。 二、音乐素质的培养,重在平时的积累和训练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认识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感受维吾尔歌曲风格特点,以多种艺术形式表现歌曲。 小学音乐课已增添了许多音乐理论知识,一些理论知识要想在公开课顺利解决,除了教师的精心设计之外,更需要加强平时教学对学生的训练和指导。本节课里的教学难点之一,后十六分节奏对于学生而言还是较困难的,但歌曲前面两个单元的教学中已经出现过四分和八分的节奏,有了前面的基础铺垫,再学习后十六分节奏就变得简单很多。
| ||||||
评
析
|
《亚克西,巴郎》这是一首新疆柯尔克孜族的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刻画了小朋友劳动这节课的设计意在让孩子富有兴趣,富有情感地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让孩子在快乐中有所收获,收获中有所快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实丰富,突出了低年级学习中的“趣。教学效果较好,利用钢琴、多媒体课件和手鼓等打击乐器,有意识的抓住了歌曲旋律的特点,让学生在聆听中分辨,在视谱中分辨,在演唱中分辨。 对于低年级的课堂,尤其要注重孩子们的认知层面和情境方面,要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