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一)
学习内容的主题 | 范导式语文教学实践摭谈 | 来源 | 小学教学研究 | ||||
作者(或讲座人) | 柏婷 | 学习时间 | 2022.9.3 | 学习者 | 朱淑佳 | ||
通常上好一节语文公开课,教师需要经历很多次的精心打磨,所以最后的课堂上,教师都是在跟着教案进行教学。建议教师们突破这样的局面,备教案不是备过程,而是要深人解读深入,做好充分的学情分析,从而备好预设和生成。所有准备工作做好后,在课堂上,教师们便能及时把课堂上的各种资源捕捉到位,还能把有效的资源再一次汇聚生成,最后进行知识性的整合教授。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 |||||||
学习心得: 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手研究的话,就能给我们更大、更多的教学空间,促进新知识的生成和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提升。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具有生长性、能动性、差异性和多元性。 |
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二)
学习内容的主题 | 论范导式教学的范导性与建构性
| 来源 | 视野 | ||||
作者(或讲座人) | 朱志平 | 学习时间 | 2022.9.14 | 学习者 | 朱淑佳 | ||
在人类的知识能力中,其知性部分就是建构性的,而理性部分起到的则是范导性作用。知性中的先天范畴即纯粹知性概念就是建构性的部分,它相当于一个建筑的框架,无论建筑材料怎么变,这个框架是不变的,因此,所谓的建构性,就是这个框架,即作为知识的形式的部分,因它参与了建构知识的实际过程。具体到教学实践中,主张“范导”“建构”的范导性教学,其四个概念或要素(即真实性情境、发屣性任务、多元化意义协商和创造性应用)可以在各类课程及课程实施中得以应用,因为它确实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提升核心素养;但如何应用,应用到什么程度,这是不确定的,这是建构性的独特要求,需要教师发择主观能动性,展现自身的学科素养及范导水平。 | |||||||
学习心得: 教学预设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施工蓝图”的作用。预设不充分,设想不周全,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就很难生成更多的新资源。但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在一定条件下,教师的预设水平会随着动态生成资源的多少或状况而有所改变,也就是说教师会逐步积累面对动态生成而随机应变的经验,由此提高预设水平。
|
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三)
学习内容的主题 | 范导式教学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实施策略初探 | 来源 | 探索篇.方法展示 | ||||
作者(或讲座人) | 吴琛燕 | 学习时间 | 2022.9.20 | 学习者 | 朱淑佳 | ||
学习摘要: 首先,传统高中音乐鉴赏课是以听觉体验为主要学习形式, 将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都压缩在短短的一堂课中,对于篇幅较 大、音乐理论及人文性还需要讲授的作品,学生无法反复聆听获 得审美感知,也无法获得良好的长期知识记忆。师生互动的意义协商、评价的空间也变得局促而苍白,既影响了课堂的参与度,也束缚了学生的独特音乐思维。其次,教学目标的梯度只停留在教师设计的表层,而没有上升到个性差异、个体学习能力差异的梯度目标,甚至还要预设学生学习内容、学习主动性、表达协商能力的差异而做出梯度解决方案。因此,形成了学生对于传统授课模式不反抗即顺从的状态,很少能在课堂表现出积极、开放、自然的师生互动。
| |||||||
学习心得: 范导式教学法还在探究尝试阶段,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实践调研。这类课型范例只是教学中的一种,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课堂效果和反馈可能截然不同。相信通过更多的,教学尝试、总结、交流,课堂经验、课型一定会不断地完善,形成最终的适合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的高效课堂。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