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反思提炼
发布时间:2014-11-13   点击:   来源:   作者:李晓兰

 

五、公开(研究)课情况

执教
教师
李晓兰
开课
时间
2014.3.26
学科
物理
课题
重力
主要
研究
问题
1、在实验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2、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制图的能力,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相关
研究课题
课题1:基于学生幸福成长,构建“情智课堂”的行动研究
课题2: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制图能力的研究、
课题3:初中物理实验教与学的观察评价研究
 
教案: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想一想: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生活在地球的很多地方,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在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南半球的人会掉下去吗?
学生产生悬念。
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授:
1、重力的定义
 
教师提问:观察书中P48的三幅图片,你发现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特点?产生这些现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归纳出重力的概念。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吸引。人跳起来,受到地球的吸引而掉下来,此时施力物体是谁? 
人跳起来后受到重力的作用又落回了地面,那么重力方向向哪儿呢?下面我们来探究重力的方向。
学生发现物体都向下运动,猜想原因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
 
 
学生回答地球。
 
通过与生活紧密接触的3幅图片让学生感知重力的存在。最后归纳出重力的概念
让学生分辨施力物体。
 
 
过渡到重力的方向。
 
2、重力的方向
 
 
 
活动8.4判断重力的方向
通过信息快递让学生了解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
看一看:通过水缸里水让学生直观感知水平面。
 
试一试:观察悬线OA的方向。将铁架台放入水中,慢慢倾斜水缸,再次观察悬线与水面的位置关系。
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
总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解释书中测重力为什么弹簧测力计应竖直放置,就是使弹簧的轴线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
 
 
 
 
 
 
学生感知水平面。
 
 
学生直观的看到在竖直方向。
 
 
学生进一步得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学生观察书中P48测重力的图片。
 
 
 
通过直观的感知,让学生理解水平方向。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解释弹簧测力计竖直放置来测重力的大小。
3、力的大小
 
 
 
 
试一试:让学生提起质量不等的橡皮和凳子,问你手臂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猜想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提问: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需测量哪些物理量,需哪些实验器材?
 
讨论:如果提供了天平、弹簧测力计和一些质量相等的钩码,我们应当怎样进行实验?
 
 
 
 
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两个钩码所受的重力,再逐次增加钩码的个数,分别测量所受的重力,将各次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思考:从数据分析,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教师讲授: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用g表示,重力用字母G表示,得到G/m=g,公式G=mg,变形m=G/g。
公式中重力的单位N,质量的单位Kg,g值约等于9.8N/Kg,粗略计算取10 N/Kg。
提问:g值的物理意义?
学生通过活动感知,提凳子时比较重,猜想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学生回答:需测量重力和质量,需用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和天平。
经过小组讨论: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再逐次增加钩码的个数,分别测量所受的重力。
学生小组实验
 
 
 
 
学生回答:成正比,并说明原因。
 
 
 
 
 
 
 
根据单位说出物理含义。
让学生动起来,利用身边的器材让学生感知,猜想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选择测量的物理量和实验仪器,为之后的设计实验打基础。
通过学生的讨论,让实验设计的更合理,完整。
 
 
 
 
两人一组,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加强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能从原来的知识中找出方法,说明成正比的原因。
 
 
 
 
 
4、重力的示意图
学习了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如何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重力呢?教师板演,一个球体所受重力为10N。强调要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1、 力的作用点:规则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
2、 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
3、 力的大小:G=?
学生练习:
①抛出去的小球受到50N的重力。
②在斜面上的物体质量是6Kg,g取10 N/Kg,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最后回到悬念,同学们现在知道生活在南半球的人为什么不掉下去了吗?
学生通过自学了解重力的表示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板演下模仿画出练习①,加深难度后,通过公式G=mg,求出G,完成练习②。
受到地球的吸引。
 
先是教师的板演,规范学生的作图。
 
 
 
 
 
 
 
 
练习的设计从易到难,通过学生的板演和互评,熟练重力的表示方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
 
1、重力的定义
2、重力的方向
3、重力的大小
4、重力的示意图
6、作业设计
物理补充习题
 
巩固知识
7、板书设计
8.2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G)
     施力物体:地球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大小:公式G=mg,变形m=G/g
     g值约等于9.8N/Kg,粗略计算取10 N/Kg。
4、表示方法:
①作用点(重心)
②方向(带箭头的线段)
③大小(G=?)
 
教  后  反  思
在课堂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有些生成资源,教师不能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利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解决问题。
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学生通过实验得到数据,大部分学生的数据都一样,不能排除有不同,果然有学生有不同的数据。那么我们如何分析呢?请学生分析原因,有的学生说没校零,有的学生说弹簧测力计坏了,当排除了这些原因后,学生想到了可能是误差。也就是说只要数据在误差范围内都是正确的。
在画重力的示意图时,抛出去小球受到重力的作用,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我发现有个别学生方向不同,我说同学们有不同意见吗?有同学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方向应斜向右,因为小球向右下落。此时,我利用生生互评,请上黑板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认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那么有些学生为什么会有错误想法呢?斜向右是小球的运动方向,而我们要求画的是小球重力的方向,这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内容是重力的定义、大小和方向、重力的示意图。我觉得自己在几个地方可再改进:
用书中的三幅图引出重力的定义时,对学生确实有吸引力,让学生动脑思考这些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但是,我想如果换成视屏,让学生看到动态的效果,从视觉冲击上看,效果绝对比不动的图片好。
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学生通过实验,完成了书中的表格,那么如何分析数据得出关系呢?学生很容易发现当质量增加几倍时,重力也增加几倍。同时我用学生的思维板书比值的关系。其实,判断正比关系不止这一种方法,应引导学生多思考,你还有哪些办法证明成正比呢?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约等于10,这也是一种方法。通过第六章的学习,我们发现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图像是一条过(0,0)点的直线。那么重力与质量的图像也是一条过(0,0)点的直线,那么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在这里采用多种方法说明关系,从多角度发散学生的思维,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
在探究重力的方向时,在水缸中装入红色的溶液来演示水平面,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水缸的作用。我是将水缸放在一边,缓慢改变铁架台的角度,与水平面对比来观察悬线的方向,然后剪断细线,最后判断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我觉得这个实验需改进一下:可将悬挂悬线的铁架台放入红色的水缸中,将水缸慢慢的抬高来改变铁架台的倾斜角度。在这个过程中,水缸倾斜后,水面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学生可通过实验直观的看出悬线与水平面是垂直的,加深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印象。
      物理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所以在这节课中可多一些生活化的元素,比如铅垂线、水平仪等,让物理课变得生活化,让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