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制图能力的研究》>>反思提炼>>文章内容
对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11-19
点击:
来源:
作者:陶翔
对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常州市武进郑陆初级中学 邵一锋
紧张而又充实的一年就将过去,似乎开学前的大家忙碌的身影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就到了放寒假,想想再过十几天就要过年,心理面是既高兴又觉得有些难过。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与以前相比,最大的改变就是我们在姚校长的带领下,物理组进行集体备课,用上了教学案。所谓教学案,就是既是老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
在一个学期的实践下来,我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收获。
1、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以往教师在备课时,总是要把要备的课写在备课本上,而且面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老师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写下来,而且是大同小异。有时甚至是照搬照抄,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也没有多少实际的效果。而有了物理学案,并且将学案存入电脑,等到用的时候就只要根据需要稍加修改,就可以打印了。
2、让学生形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在每个学案的开头,我们物理备课组都设置了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在每节课前让学生可以回顾,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及时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新的内容。
3、让学习资料更系统化。有了学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有了更为合适的学习资料。因为学案正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而设计的,教师在教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学生学的时候也会游刃有余。
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也觉得有一些弊端:
1、学生过于依赖学案。有了学案以后,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只是满足于学案上的知识,导致书上一片空白,一点也不熟悉书本,有的学生就连书上最简单的东西也不知道,真的是悲哀。
2、课堂上有了学案以后,老师教学就按照学案的顺序按部就班,不利于课堂的资源生成、学生的创新。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得不断的对教学案进行改进,我觉得主要偶一下几点:
第一,我觉得教学案主要还得注重学生的学,因为学生学会才是老师的最终目的。在我们的教学案中,设计的时候或是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大多还是教师在讲,而体现学生学的成份不太多,尤其是他们间的合作学习。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所以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不要无故干涉学生的活动,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有的时候放开他们的手脚,大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你会发现他们的能力比你想象的要好的多。
第二,要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跳一跳”,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