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生命课堂的策略研究》>>课题概况>>文章内容
《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生命课堂的策略研究》课题设计
发布时间:2014-03-22
点击:
来源:
作者:韩建国
《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生命课堂的策略研究》
课题设计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1、目前英语教学现状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经历着由“知能课堂”逐步向“生命课堂”的转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却经常无奈地“穿着新鞋走老路”,教师总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单词、句型和课文,对于语言点和语法知识深挖细抠,能力只是通过大量的强化训练来达成,学生完全成为填装知识的容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即使高分的学生,听不懂、说不出的哑巴英语还是普遍存在。
2、应试教育仍占相当的市场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正逐步深入,但考试仍作为选拔人才的古典形式而存在,因此社会上的普通老百姓仍然看重一个学校的升学率,他们往往关心的是“考多少分”、“有多少人考上重点高中或名牌大学”,而这些往往又直接与学校的利益相关。因此,学校教学总是围绕考试转,考什么就教什么,随意删减教材的内容,往往只重视精讲“Reading”和“Grammar”板块内容,而对于“Study Skill”往往几句话带过或完全忽略。
3、教师自身素质及发展趋势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改革年代,大部分教师都能不断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努力用新课程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从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和师生角色关系等方面都以教学实践为抓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形成有效的操作机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但也有部分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教师,教学方法简单,因循守旧,课堂气氛沉闷,将英语知识条框化,使活生生的语言变成固定的规则,使英语课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锐减,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消极厌学情绪,产生两极分化现象。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作为实施教育的主渠道,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它是真、善、美等方面的和谐统一的过程,是知、情、意多向交流的互动系统,是展示充满活力和魅力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课堂教学对于每位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个体生命价值,它是发展式的教育,同时也是师生共同合作、珍视生命多元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二、理论思考
(一)概念的界定
生命课堂。它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主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它是较前沿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进入21世纪后倡导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即“生命课堂”,关注人和人的生命发展。
课堂中的生命是由教师和学生构成的生命共同体,教师是师生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中的发展是师生生命共同和谐的发展。我们可以认为:生命课堂既是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也是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它是以师生共同生命活动与生命交往,弘扬生命价值,开展人与人之间充满生命活力的智慧、文化、审美以及生活等交流活动的场所。
生命课堂是发展式的教育,它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生命的课堂,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及多媒体动态的网络教育资源,变传统的知识课堂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和谐平等、充满活力的互动的新型课堂,是全方位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过程。
(二)理论依据
1、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中指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得以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因此课堂教育就是开发生命的潜能、拓展智慧的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提升人的生命境界、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的过程。
2、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学生的学校生活主要在课堂,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园地。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重塑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体系,让师生的互动充满农郁的生活气息,充满对生活的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课堂教学彻底地开放,使方本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显示人的创造和自主发展,关注人在课堂生活中的生长,从而激发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强烈愿望,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大大丰富了生活课堂的形式。
3、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一种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课堂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它是真、善、美和谐的整合过程,是师生多向交流的互动的过程,是展示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我们认为,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它以独特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的生命。课堂教学因为有了人的存在而具有生命性,它成为每个人生命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对每个人的生命成长造成永久而深远的影响。课堂生活的质量与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它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在课堂寻求对自我的超越,追求生命价值的不断升华,完成生命的成长、走向生命的辉煌的灿烂。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立足于教育,以生命性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生命课堂,建立师生间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形成创造性的学习品质,丰富人生的态度与情感体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生命课堂的基本特征
生命课堂是关注人的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人文性
生命课堂是以人为本,关注师生的生命,追求终极的关怀,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在生命课堂中,师生作为完整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着面对面的相遇与交流,在互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触动彼此的心灵,实行真正的教育。
2、灵活性和无限性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千差万别的,有着独立个性的,处于发展中的主观能动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摆正学生的位置,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学生探求新知的好奇心,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灵活多变,努力创造轻松、活跃、和谐的氛围,真正展示知识本身发展的无限性和生命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人性的统一。
3、和谐性
课堂中师生作为一个个充满情感、活力、个性的生命体,他们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应该充分尊重对方的人格,自由宽松地进行对话,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沟通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可以民主地进行理性的对话和协商,讨论各种感兴趣的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参与对话和讨论,师生双方坦诚相待、共同合作、相互尊重、积极探究、不断进取,充分享受到教学的乐趣,共同实现智慧的生成与生命的升华。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贯彻新课程理念,形成初中英语生命课堂的教学观。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更新。全体教师必须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建立形成一套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生命课堂教学实践模式。
2、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立足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创新。通过生命课堂的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使师生双方共同在体验生命的生长过程,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关于初中英语生命课堂的理性思考
1、初中英语生命课堂的概念。
生命课堂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以师生平等的交往为本质特征,以充分释放生命的活力为手段,以提升每一个人的生命的价值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使课堂生气勃勃,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初中英语生命课堂的内涵。
生命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共同成长的过程,它是师生双方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
3、初中英语生命课堂的特征。
生命课堂关注师生的生命,具有人文性、灵活性、无限性、和谐性的特征,也是不断超越、不断升华的过程。
4、构建初中英语生命课堂的价值。
生命课堂是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为基础,让学生在师生双方交流合作中去思考、质疑、解疑,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能动性得到提升,独立性得到张扬,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进一步焕发其生命的活力。
(二)初中英语生命课堂对教学实践的要求
1、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策略。
生命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更有效地激发并维持高昂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达到学习语言、表达情感、培养英语语言和言语能力的目的。
2、教学过程的设计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阵地。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他们的主观动能性,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和谐的氛围,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3、教学方式的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生命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领悟,通过自己的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从而实现小组合作有效、高效,共同发展。
4、教学评价的策略。
生命课堂的评价既渗透过程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同时又重点强调评价的发展性,使学生学有滋味,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有努力的目标。
5、作业布置与讲解的策略。
生命课堂重视作业设计的艺术性、导向性、发展性,同时又具有实践性,学以致用。作业的讲解要充满活力和情趣,体现激励性和互动性。
(三)生命课堂中师生关系的研究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生命课堂的前提。卢梭说:“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营造和谐的课堂互动氛围,让英语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四)生命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
在新课改和生命课堂的理论指导下,教师必须更好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努力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尽量采取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立足教学改革,及时了解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动态及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包括网络查阅、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理论与实践的各种文献资料,以把握各地的教育研究动态与进展,借鉴其取得的经验与成果。
2、案例分析法
在生命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如实、准确地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并进行分析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3、调查观察法
在生命课堂研究中,经验需要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等去搜集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及其各种活动中的相关资料而运用调查观察法。
4、实验研究法
确定实验班级,在生命课堂教学中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提高初中英语课题教学策略,并进行对照分析。(同组对照与等组对照)
5、行动研究法
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具体实际工作开展总结,随时总结研究成果并使之为教师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循环阶段以有序实施本项目的研究,注重过程的规范操作、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六、实施的原则
1、主体与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一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有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思维的跳跃,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实现生命的完善和价值的超越,引领师生共同发展。
2、民主愉悦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保证师生双方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从而实现教学的民主,让生命课堂实现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养成。
3、成功激励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在生命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实现成功、体现成功、从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从而产生教学中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感到“跳一跳能搞到桃子”。
4、开放性的原则
英语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1996年德洛尔代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这就要求教师在时代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必须采用多途径、多形式、开放性的方式,而不能拘泥于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探索,认识美、发现美、体验美、感悟美、鉴赏美、创造美,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活的知识。
七、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与措施
1、有三位理念先进、勇于改革创新的高级教师。
2、有原区英语教研员周春欣担任本课题研究顾问。
3、有一批富于奉献精神的科研型教师。
4、有一个不断完善可操作的课题实施方案。
5、有一套完整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课题推进策略。
6、有学校领导的支持与激励机制。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从2014年1月到2016年12,计划三年时间完成。
1、准备阶段(2014年1月——2014年2月)
(1)收集资料。
(2)开展理论学习与交流,转变教师观念,确立生命教育理念。
(3)制定开题报告。
(4)完善、细化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5)专家进行开题评估与论证。
2、行动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6年9月)
(1)全面启动课题研究,边实验,边修改实施方案,以专题研究方式推进课题研究。
(2)通过实验课、汇报课、讲座等,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思路。
(3)邀请专家对课题实施中期评估,调整实施计划。
3、总结阶段(2016年9月——2012年12月)
(1)收集、归纳、整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
(2)专家指导,撰写各自课题研究报告。
(3)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论文等。
九、研究组织
顾问:周春欣
组长:韩建国
副组长:陈 敏
组员:韩建国 程思武 杭留琴 陈 敏 叶丽芬 杨桃娟 戴 萍 赵静霞
陈召芝 宋彩虹 刘晓玉 宋华芳 羌丽娟
十、预期研究成果
1、《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生命课堂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2、有一定深度的论文,典型教案、问卷、量表。
3、学生研究报告(个案分析报告)。
4、结题报告。
5、学生作品等。
6、软件、图片、音像资料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