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行动研》>>课题概况>>文章内容
课题概况
发布时间:2014-06-20
点击:
来源:
作者:李晓兰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建设情智课堂的行动研究
一、研究背景
新授课课前自主预习,都是教师以问题的方式呈现问题,学生在书本中寻找答案,或者用线画出答案,这样比较简单的事情学生大部分能做好,但对于这节内容的整体感知比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学习新授课过程中,学生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设计好环节,学生就学习这个知识点;在复习课过程中,学生不能自主设计和搭建知识框架。
学习完一节和一张的内容后,大部分同学不能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归类,在运用过程中就容易出现知识的混淆。
二、理论分析
1、什么是思维导图图示教学法
用思维导图取代传统的图示、图表、图画,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及其软件的强大功能进行有效施教的教学方法。
2、思维导图图示教学法的特点
多种元素复合而成,形成功能强大的知识网:
①中心—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②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发散思维,拓展思路。
③色彩—对头脑进行有益刺激,提高记忆和效率。
④图像—多重编码增强思维,便于学生提取线索。
⑤层次—加强思维深度和层次性。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⑥关联—扩大思维广度,建立知识网络的构架。
3、思维导图图示教学法的功能
①通过对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手绘方法和电子制作方法。
②根据物理学习的特征寻求思维导图软件的技术支持,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爱好和特点构建一个牢固的、合理的物理概念体系并能有效地记忆、提取和迁移。
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探讨应用思维导图软件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三、研究目标
1、学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构建知识结构,应用于课前自主预习和章节复习。
2、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学生在课堂能够讲解知识结构。
3、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给予学生平台,上台展示成果。
4、教师利用书籍、网络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5、构建物理学科不同课型的思维导图,形成一套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四)研究内容
在新课程模块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有效地实施各个模块的拆分和合并,既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系统的完成学习,又可以方便学生建立各个模块、各个学习单元、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加强知识的保持和迁移,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以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学习。物理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许多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充分暴露了他们在知识应用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而这一障碍体现了学生头脑中只有零散的知识,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认知结构。有必要培养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记笔记、课后总结,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不仅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宏观的、整体的把握,而且在微观上把握每个知识点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与层次,这样就能解决学生 “一盘散沙,不得要领”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坚持使用思维导图,让思维导图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发挥思维导图的真正价值,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针对一些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情况,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头脑中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时,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把握主干知识,明确基本知识点,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构建知识网络,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把书由“厚”读“薄”的同时,减少记忆时间,保持长时记忆,培养了学生记忆能力的内涵和具体措施,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物理理解能力
物理学习强调的是思维过程,例如练习中出现了错误,说明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出现了错误,对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因此整理错题实际是对概念规律的再认识,而学生的错题都是有些共性的问题,因此利用思维导图把本知识点涉及的错题集中一起,共同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本原因,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用思维导图这样直观的线条与关键词,分门别类,对本知识点涉及到的错误总体分析,学生会一目了然,找到自己真正的症结所在。简简单单的一张图,把四面八方的错题汇集一身,找出共性,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思维导图通过教师的"教"启发学生"想",通过学生"练"培养学生理解、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是一个人阅读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既能感受到沉思的愉悦,也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思维导图中的颜色、线条、图像、关键词、连线,使我们的左右脑协同作用,充分利用“全脑”思维,使大脑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思维导图放射性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使人脑中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有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从而开启大脑创造的无限潜能。
五、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六、研究计划
1、筹备阶段: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遇到的困难。
2、理论研究阶段:通过书籍、网络不断学习相关理论,借鉴他人经验,充实自己。
3、行动研究阶段:
通过学习绘制思维导图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自主预习和归纳知识。
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小组评价,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
通过展览学生的优秀作品,放在班级的展示区,让学生相互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
4、总结阶段
让每个学生发表感言(分几个阶段),述说学习思维导图对自己的帮助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通过研究,分析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帮助,同时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搜集、整理,总结研究成果。
七、预期成果
立足于教师,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能灵活运用的知识解决问题。平时自己多积累、多反思,撰写论文,争取论文有1篇获奖,有1篇发表
立足于学生,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思维、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表征与如何结合自己对学科的理解与建构。在新授课中应用,成为学生构建有序思维的工具,成为组织课堂有效活动的工具。在复习课中应用,作为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工具,以思维导图填空的形式出现,转换学生思路,促进学生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