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行动研》>>课题概况>>文章内容
思维导图课题概况
发布时间:2014-12-24
点击:
来源:
作者:李晓兰
利用思维导图图示教学
一、 研究背景
节点、联线、层次等级和命题是概念图的四个基本要素。位于上层的概念通常可以引出好几个知识分支,不同知识领域或分支概念的连线就是交叉连接。概念图是表示知识空间网络结构图,可以直观快速地把握一个概念体系,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构架的掌握,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在倾向于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物理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概念图以节点、连线和连接词为表现形式,可以帮助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而思维导图则强调将文字与图形、线条、符号和色彩相结合,能很直观的表现出思维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网络形象化,凭借其直观、形象及发散性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运用大量的图片色彩,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体思维结构的建立、克服概念图的不足。期望这种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为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二、 理论思考
1、 什么是思维导图图示教学法
用思维导图取代传统的图示、图表、图画,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及其软件的强大功能进行有效施教的教学方法。
2、 思维导图图示教学法的特点
多种元素复合而成,形成功能强大的知识网:
①中心—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②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发散思维,拓展思路。
③色彩—对头脑进行有益刺激,提高记忆和效率。
④图像—多重编码增强思维,便于学生提取线索。
⑤层次—加强思维深度和层次性。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⑥关联—扩大思维广度,建立知识网络的构架。
3、 思维导图图示教学法的功能
①通过对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手绘方法和电子制作方法。
②根据物理学习的特征寻求思维导图软件的技术支持,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爱好和特点构建一个牢固的、合理的物理概念体系并能有效地记忆、提取和迁移。
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探讨应用思维导图软件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三、 研究内容
在新课程模块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有效地实施各个模块的拆分和合并,既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系统的完成学习,又可以方便学生建立各个模块、各个学习单元、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加强知识的保持和迁移,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以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学习。物理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许多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充分暴露了他们在知识应用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而这一障碍体现了学生头脑中只有零散的知识,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认知结构。有必要培养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记笔记、课后总结,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不仅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宏观的、整体的把握,而且在微观上把握每个知识点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与层次,这样就能解决学生 “一盘散沙,不得要领”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坚持使用思维导图,让思维导图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发挥思维导图的真正价值,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针对一些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情况,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头脑中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时,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把握主干知识,明确基本知识点,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构建知识网络,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把书由“厚”读“薄”的同时,减少记忆时间,保持长时记忆,培养了学生记忆能力的内涵和具体措施,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物理理解能力
物理学习强调的是思维过程,例如练习中出现了错误,说明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出现了错误,对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因此整理错题实际是对概念规律的再认识,而学生的错题都是有些共性的问题,因此利用思维导图把本知识点涉及的错题集中一起,共同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本原因,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用思维导图这样直观的线条与关键词,分门别类,对本知识点涉及到的错误总体分析,学生会一目了然,找到自己真正的症结所在。简简单单的一张图,把四面八方的错题汇集一身,找出共性,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思维导图通过教师的"教"启发学生"想",通过学生"练"培养学生理解、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是一个人阅读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既能感受到沉思的愉悦,也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思维导图中的颜色、线条、图像、关键词、连线,使我们的左右脑协同作用,充分利用“全脑”思维,使大脑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思维导图放射性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使人脑中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有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从而开启大脑创造的无限潜能。
四、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五、 研究计划
(1)筹备阶段(2)理论研究阶段(3)行动研究阶段(4)总结阶段
六、 预期成果
立足于教师,主要起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
立足于学生,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思维、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表征与如何结合自己对学科的理解与建构。实际地说教会学生一种适合个人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判断是否合适或如何表达。在新授课中应用:,成为学生构建有序思维的工具,成为组织课堂有效活动的工具。
在复习课中应用,作为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工具,以思维导图填空的形式出现,转换学生思路,促进学生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