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策略研究》>>课题概况>>文章内容
天宁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鉴定书
发布时间:2016-12-08
点击:
来源:
作者:缪菁菁
天宁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结题鉴定书
课题类别 区级教科研课题
立项时间 2013年12月28日
课题名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 缪菁菁
所在单位 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
结题时间 2016年12月5日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制
一、课题组成员名单(含课题组长)
姓名
|
所在单位
|
职称
|
研究专长
|
课题组分工
|
缪菁菁
|
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
|
中学二级教师
|
理论研究、课堂实践研究
|
全面主持工作
|
毛刘红
|
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
|
中学一级教师
|
理论研究、课堂实践研究
|
参与
|
华红英
|
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
|
中学二级教师
|
理论研究、课堂实践研究
|
参与
|
张剑月
|
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
|
中学二级教师
|
理论研究、课堂实践研究
|
参与
|
奚丽月
|
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
|
|
理论研究、课堂实践研究
|
参与
|
|
|
|
|
|
|
|
|
|
|
|
|
|
|
|
二、成果简要说明(可附页)
一、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与提升
随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课堂营造了浓浓的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拓展了学生们的学习时空,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在本课题组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争论研究,积极动脑获取新知。除了将生活在课堂再现外,更把课堂延伸到多彩的生活之中,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等同。研究中老师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多种方式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促使他们都参与到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成长,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尤其是本课题组老师还在课后指导学生参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学生们设计调查问卷及采访稿,走出校园走向街头,走进相关职能部门,了解社会现状,并将收集到的资料汇总分析,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听证会,将形成的建议书向有关部门递交。学生在与社会的亲身参与中,将课堂上学到的死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应用到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研究,我们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方面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14年缪菁菁老师指导的《关爱空巢老人的研究》获得了常州市一等奖;2015年张剑月老师指导的《非机动车违章驾驶的研究》获得了江苏省一等奖。
二、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研究实践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学习了大量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思维方式、实践智慧都得到了进一步转变和提升。课题实验的开展,使课题组老师自主学习、积极实践,勤于反思,勤于动笔,撰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教学案例、反思论文,使课题组老师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提高了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教学经验总结能力。
这三年来,本课题组成员积极围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多篇获奖或者发表:
缪菁菁老师在2014年度撰写的论文《“情境”——点缀思想品德课堂》获省“蓝天杯”三等奖;
缪菁菁老师在2014年度撰写的论文《打造高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最强音”》获市教育学会二等奖;
华红英老师在2014年度撰写的论文《浅谈初中政治课堂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策略》获省“师陶杯”三等奖;
缪菁菁老师在2016年度撰写的论文《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构建》发表于省级刊物《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缪菁菁老师在2016年度撰写的论文《教学回归本真,生活引领成长——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初探》发表于省级刊物《成才之路》。
同时在实践操作中,本课题组老师共开设区级公开课4节,开设校级展示课6节,均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三、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增强了教师自我提高的意识
在课题研究中,实验教师自觉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创造性地创设生动情境,把时政、生活引入课堂,丰富了课堂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指导的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
过去,教师备课往往依赖教材和教参。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备课除了认真钻研教材之外,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查找各种各样的资料,制作课件,或是精心设计好投影片。这都促使教师增强了自我提高的意识。
四、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师生合作共探究,轻松愉快效率高”的局面
在课堂上,实验老师带着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课题研究的思想走进课堂,让课堂变得灵动而有情趣,学生们在生活化的情境里,愉悦的氛围里学习,乐此不疲。教师的课堂语言鲜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智慧的火花点燃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了有效、高效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的案例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比如讲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我们的法定义务”这一内容时,缪老师设计了一个“小珊应该纳税吗?”这一情景故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辩论活动。让学生依据课本中的相关理论,来述说他们各自的看法和见解。在辩论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踊跃参与,展示各自的才华,分享成功的喜悦。通过辩论活动,不仅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学生学起来轻松,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又能使学生对待生活和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体悟,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五、形成了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能反映学生实际生活的具体案例,使学生能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以及与课本的联系来感知和理解教材,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强调通过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把抽象的知识同具体的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则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体验活动,在体验中认知,在认知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例如,在讲授苏教版九年级第五课第二框题《做一个诚信的人》时,华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的好朋友小奎因网上‘早恋’成绩下降,老师找你了解情况,你又知情并向小奎保证不告诉任何人。面对老师的询问,你会不会告诉老师实情?为什么?如果你履行对小奎的承诺,可能有什么结果?应该怎么办?”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答案五花八门。这个时候,华老师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请学生点评刚才其他同学的回答,并且要求他们说明理由。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一定会联系学过的知识或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判断。在这个基础上,华老师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再作出回答。这样无形中就可以达到教学以及教育目的。而这所有一切都是建立在学生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体验,使学生通过参加体验活动,从而达到在体验中认知,在认知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
六、创设并巩固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平时的思品课堂教学中,我们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充分相信他们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潜能和积极性;学会容纳一些缺点、错误的孩子,善于与他们交朋友;深入孩子的心灵,感悟和学生们交往中的乐趣。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把自己当作是孩子中的一员,在和学生们共同讨论、实践、操练中形成凝聚出师生认同一致的观念。我们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虚心地接受学生们提出的一些富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的见解,实事求是地分析教材本身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样,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中,师生双方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七、教学成绩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发展,我校学生中考政治成绩比以前有了明显提升,在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我校政治成绩与兄弟学校相比也是名列前茅。这些成绩都与开展此课题研究是分不开。
八、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在教学理念的深入挖掘上还有待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具体如何操作上,还有待深入细化的研究。 2.在具体教学环节的研究上,在细化教学行为方面还比较肤浅,需要进一步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在操作上更加细化,使有效教学更具可操作性。
3.在特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
4.组织学生课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活动课教学中的评价问题,如何建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评价机制等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
三、鉴定组意见
鉴定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
四、鉴定小组成员
鉴定组职务
|
姓 名
|
所在单位
|
签 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组织鉴定单位意见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