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策略研究》>>课堂研讨>>文章内容
常州市初中思想品德评优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2-08
点击:
来源:
作者:缪菁菁
教 学
课 题
|
八上第2课第一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
||||
教 学
目 标
|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责任意识、自主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自主自立的个性品质。
(2)能力目标:培养和增强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知识目标:懂得生活自理能力是自身能够生存、竞争与发展的基础,认识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干;知道中学生学会自理主要包括的两方面内容和了解培养自理能力的方法;理解自理能力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理解培养自理能力不仅要增强自立意识,也要善于听取父母、老师及他人的意见。
|
||||
教 材
分 析
|
八上第二课由并列的三个框题组成,旨在从“自理”、“乐观”和“目标”三个角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人生。本框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增强独立自主的意识,自觉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本课分为三个层次进行阐述:第一层次:中学生为什么需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第二层次:中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学会自理?第三层次: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
||||
学 情
分 析
|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由于认知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限,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的欠缺,仍然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另一方面,家长对子女全方位的“服务”,使他们严重缺乏自立能力和自立精神,初中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时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把自立自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掌握自立自强的正确方法。
|
||||
重 点
难 点
|
懂得提高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掌握提高自理能力的方法。
|
||||
教 法
学 法
指 导
|
情境创设法、活动体验法、合作讨论法
|
||||
教 学 过 程
|
|||||
学习内容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设计意图
|
||
第一环节:
心理调节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
学生思考
请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
心灵互动,拉近师生间距离,为课堂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同学们,今年两会新闻中心网络访谈中,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的“爆料”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请看相关报道(播放视频)
教师提问:这些大学生为什么会把脏衣服寄回家洗呢?
教师评价,引入课题:
因为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使部分大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我们都不愿意将来像他们一样,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出示课题)
|
通过今年两会时报道的大学生邮寄脏衣服的新闻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意识到需要从小培养自理能力,需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用新闻导入既符合思品课的生活性,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
||
第二环节:
中学生为什么需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
学生思考并分析部分大学生邮寄脏衣服的行为对他们产生的影响,举手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一活动认识到学会生活自理对个人生存、竞争和发展的重要性。
|
展示两张漫画,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新闻报道以后,就有人创作了大学生邮寄脏衣服的漫画,请问:缺乏自理能力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归纳学生的回答
总结知识点:
学会生活自理是提高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
PPT展示法律知识: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划分
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学会生活自理不仅是自我生存发展的需要,其实也是法律的要求。
|
漫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用漫画呼应视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大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的影响,进而反思自己,领悟中学生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性。
|
||
第三环节:
(1)课堂大观察
(2)中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学会自理?
(3)中学生怎样培养自理能力?
|
(1)学生参与“课堂大观察”活动,推选课桌整洁的同学分享经验
(2)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开展合作,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并做好详细记录,准备全班汇报。
(3)在小组讨论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时其他小组可以提问题或进行有效补充。
|
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自理能力会有所提高,但自理能力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有意识的培养。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自己的自理能力吧。
(1)先请同学们将双手十指相扣,活动中不能松开哦,刘老师请评委老师来监督。
(2)前后两张桌子4人为一个小组,大家互相观察一下组员的课桌肚,讨论和推选出你们小组课桌最整洁的同学。
(3)请小组推荐的代表分享经验。
过渡语:同学们,整理课桌是生活自理能力的一方面,作为初中生,我们还应该掌握哪些自理能力?怎样才能掌握自理能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这两个问题。
教师发放课堂讨论表,并提具体的要求:
(1) 用黑色水笔详细记录成果,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2) 合作讨论中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确保讨论效率。
(3) 活动中要遵守纪律。
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及时进行小组指导或全班提醒,始终关注学生活动情况,切实保障活动效率。
通过巡视全班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待学生充分活动之后开始全班交流,小组交流时给予学生适当的点评。
首先交流第一个问题:初中生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五种自理能力,小组交流时老师有意识的板书,在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中总结提炼知识点:
学会自理的内容:
(1)提高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2)提高自主安排和计划生活能力。
接着交流第二个问题:分享同学们已经掌握的一种自理能力的养成方法或过程。在学生回答的方法中提炼知识点:
怎样培养自理能力?
(1)增强自立意识;
(2)克服依赖心理;
(3)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
(4)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
(5)听取父母、老师及他人的意见。
……
|
通过课堂大观察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自理能力进行反思和请同学分享经验,一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来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动起来,三来凸显思品课程的实践性。在此活动基础上展开讨论,学生更有积极性。课堂讨论设计表格确保讨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设计的问题来源于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说真话。第三环节作为本课的重点,通过学生充分活动、思考、讨论来发挥思品课堂激情、明理、导行的作用。
|
||
第四环节:
实践体验
落实行动
知行合一
|
(1)在学习了培养自理能力的方法以后进行实践,先从整理课桌、书包等自理能力培养起,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同学可以给同伴指导和帮助。
(2)学生接受老师赠送的“自理能力养成卡”,了解卡片的使用方法。
|
既然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培养自理能力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践一下。
请同学们动手整理一下自己的桌肚、书包或文件夹等,这些做得好的同学可以下座位指导同伴。时间允许可以请评委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桌整理效果。
总结:生活自理能力要从细节入手,我们不仅要明白学会生活自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增强自理意识和能力。老师送给每一个同学“自理能力养成卡”,祝愿每一个同学将来都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
(1)学生动手整理课桌或书包与前面的“生活大观察”相呼应,体现了课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再次落实思品课的实践性。
(2)通过给学生赠送“自理能力养成卡”引导学生将本堂课内容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延伸到课堂外,真正实现思品课知行合一的目标。
|
||
板 书
设 计
|
主板书
|
副板书
|
|||
(1)学会自理的必要性
(2)学会自理的内容
(3)学会自理的方法
|
学生课堂汇报的内容:
(1) 中学生应该掌握的自理能力
(2) 培养自理能力的方法
|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