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策略研究》>>课堂研讨>>文章内容
八上第5课第二框《克服逆反心理》
发布时间:2016-12-08
点击:
来源:
作者:缪菁菁
教 学
课 题
|
八上第5课第二框《克服逆反心理》
|
||||
教 学
目 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体会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以感激的心情和理智的态度对待父母,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动克服逆反心理。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理解逆反心理的含义,辨证地看待逆反心理,深刻认识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后果和危害。
2. 通过探究活动,从多个角度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克服逆反心理,密切亲子关系,走出与父母“对着干”的误区。
|
||||
教 材
分 析
|
本节课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框内容。本节内容是对如何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进一步讲解。针对学生在与父母沟通时的误区进行方法指导。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又为下面知识的学习做了充分准备,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
||||
学 情
分 析
|
进入八年级,子女与父母在交往中产生意见不一的矛盾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渴望着父母把自己当作成人对待,从而用事事逆反来表现自己的成熟。但由于认知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限,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的欠缺,仍然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另一方面,父母却把自己的思维模式强加给子女,对子女高要求、严要求,过度的“关心”,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家庭矛盾和冲突。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会给孩子精神上带来很多苦恼,而且会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影响。
|
||||
重 点
难 点
|
从理解父母的角度正确认识逆反心理,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认识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
||||
教 法
学 法
指 导
|
情境创设法、活动体验法、合作讨论法
|
||||
教 学 过 程
|
|||||
学习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第一环节:
游戏导入
(3分钟)
|
开展《对着干》小游戏。
规则:按照老师的指令做出与指令相反的动作。
如:老师说“坐”,你就站着; 老师说“向左转”,你就向右转。
|
学生先站起来,在老师的指令下做各种动作。站到最后的同学给予表扬。
|
通过小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由对着干导入逆反心理。
|
||
第二环节:
家有儿女
——
感性认识
(5分钟)
|
老师播放《家有儿女》片段。
(1)视频中小雪有哪些反常现象?
(2)“乖乖女”小雪为什么会有反常行为?
(3)有些什么典型特征?
(4)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
学生观看视频。
思考:(1)小雪的反常现象有哪些?穿衣服、打扮等。
(2)小雪为什么有反常现象?
逆反心理
(3)有什么典型特征?
不顺从、叛逆等。
什么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显著特征是具有较强的逆反倾向。
表现为情绪偏激、语言顶撞、行为越轨、消极冷漠,甚至以“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等。
这种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就是逆反心理。
|
通过《家有儿女》小雪逆反心理的案例,让学生认识逆反心理的表现,分析逆反心理的特征,引出同学们自己的故事。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烦恼。这里是感性的认识,教学关键点是要学生能开口说出来。
|
||
第三环节:
班级辩论
——
智慧碰撞
(12分钟)
|
(1)师问:在上面的这些案例里面,产生了一些矛盾,是父母错了?还是孩子错了?
(2)组织进行小组讨论;
(3)各小组说出自己的理由,进行班级辩论;
(4)老师进行辩论中的补充、点评、追问。
|
学生围绕”逆反心理的产生是父母错了?还是孩子做了?”进行小组讨论,班级辩论,并进行质疑。
|
通过对逆反心理原因的辩论,激发同学们的探究的兴趣,让同学们在辩论中互相启迪智慧。
|
||
第四环节:
故事继续
——
理性分析
(10分钟)
|
播放《家有儿女》继续片段。
师问:小雪的逆反心理给她带来什么后果?
结合自身经历,说说逆反心理会给你与父母可能带来什么危害?
|
学生观看《家有儿女》视频;回答问题:小雪的逆反心理给她带来什么后果?
结合自身经历,说说逆反心理会给你与父母带可能来什么危害?
|
通过《家有儿女》视频的播放分析逆反心理可能会带来的危害,用理性来分析自己的言行。
|
||
第五环节:
一碗混沌
——
情感升华
(4分钟)
|
(1)结合图片,老师讲述:一碗馄饨的故事
一小女孩与父母吵架后离家出走了,之后她在外流浪。后来,饥寒交迫的她在一家馄饨店门口徘徊着,热心的老板给了她一碗馄饨。狼吞虎咽之后,她噙着泪真诚地谢过老板。老板猜测到了她经历,只说了一句:我只给了你一碗馄饨,你就如此感激,从小到大,父母给了你多少碗馄饨,你感激过他们吗?女孩的眼泪顿时泉涌而出。她谢过老板,鼓足勇气,往家的方向走……。
(2)小女孩在吵架离家出走的时候,她可能想到什么?
听了老板的话后又想到了什么?
在我们生气的时候可能只想着自己的委屈,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却没有想到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对我们的爱。
|
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小女孩在吵架离家出走的时候,她可能想到什么?
听了老板的话后又想到了什么?
|
通过“一碗混沌”的故事让同学感受父母的爱,父母对我的付出。从而换个角度,站在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的角度思考如何克服逆反心理。也为后面怎样克服逆反心理打下情感基础。
|
||
第六环节:
出谋划策
——
知行合一
(11分钟)
|
(1)师问:结合自身经历,说说我是怎样克服逆反心理的?
(2)出谋划策,分小组讨论,帮助这几位同学。
情景一:妈妈说只要我期末考到班级前三名,就带我去旅游。我真的考了第二名,妈妈却说她没有时间……
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我们应该怎么办?
情景二:妈妈非要我学钢琴,我一点都不喜欢,我的志向是当一个科学家。
当父母的期望与你的愿望不一致,你是坚持己见还是服从?
情景三:我竟然发现父母偷看了我的日记。
当父母的做法“不合理”时,你会怎么做?
(3)心理按摩:有时我们会很生气,很郁闷;
但换个角度可能会变得大不一样;
用爱和理解感受对方的温暖;
我们会有灿烂的笑容。
|
(1)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克服逆反心理的小策略。
(2)小组讨论,帮助案例中的同学克服逆反心理。
(3)班级讨论,展示小组的观点。
(4)同学之间进行补充、质疑。
|
通过学生介绍自己的克服逆反心理方法,和帮助案例中同学克服逆反心理。从而使学生掌握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做到知行合一。
|
||
板 书
设 计
|
主板书
|
副板书
|
|||
(1)什么是逆反心理?
(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3)逆反心理的危害?
(4)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
学生课堂汇报的内容:
(1) 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2) 克服逆反心理的额方法。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