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校音乐教研活动——暨城乡牵手活动中,徐丽丹老师运用情境教学法执教《锣鼓歌》,这一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深刻展现了情境教学法在歌唱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徐老师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锣鼓歌》进行情境描绘,借助音频资料等道具,使情境的创设变得更加生动、立体。她引导学生从歌曲的内容、歌词、旋律和乐调等方面去分析和体会歌曲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初步的情境想象空间。通过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学生们对《锣鼓歌》的意境产生了完整、合理的联想,彻底融入到歌曲的氛围中去。
课后,徐老师进行了说课,李老师和大家一起交流了情境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并提出建议:1.情境设计的针对性与多样性:
徐老师通过语言和音频资料创设了生动的情境,但可以进一步考虑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点设计更多样化的情境。例如,除了听觉情境外,还可以结合视觉(如图片、视频)、触觉(如自制乐器体验)等多元感官刺激,增强情境的沉浸感和互动性。
2.情感引导的深度与广度:
在引导学生分析歌曲内容时,徐老师已经做得很好,但可以继续深化情感引导,比如通过讨论歌曲背后的文化背景、创作故事等,激发学生对歌曲情感更深层次的共鸣。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促进课堂内的情感交流与共鸣。
3.情境教学的持续性与系统性:
情境教学不应仅局限于某一节课或某一首歌曲,而应成为音乐教学的一种常态。徐老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联的情境教学活动,构建一个连贯的、逐步深入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反复体验和深化对音乐的理解。
4.评估与反馈机制:
有效的情境教学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来检验其效果。李老师可以提议建立一个包含学生参与度、情感反应、知识掌握程度等多个维度的评估框架,并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作业反馈等方式收集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尝试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运用,为更多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郑陆实验供稿 图文:高杰)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