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一)
学习内容的主题 | 《中国人的音乐》 | 来源 | 书籍 | ||||
作者(或讲座人) | 田青 | 学习时间 | 2022.9 | 学习者 | 龚宁 | ||
学习摘要: “琴棋书画”四艺,在中国古代的文人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琴居“四艺”之首。似乎可以这样说,在中国古代,不善琴棋书画,就不能被称作文人,起码不能被称作优秀的文人。从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左琴右书”就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修养,因此,“竹林七贤”一直是中国文人敬仰和羡慕的对象。嵇康弹奏《广陵散》更是至今为中国知识分子所津津乐道的典故。这位玉树临风、傲岸不群、正直、酒脱,极富理想主义、反叛精神和个性色彩的大艺术家代表了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与自由主义理想精神,不但在思想上是那个时代最深刻、最具批判精神的精英人物,在行动上,也堪称当时士人中最富献身精神、最有气节和政治操守的一个。 | |||||||
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持之以恒的追求。最近,我读了由音乐学泰斗田青老师撰写的《中国人的音乐》这本书。读完后,我对音乐教学和素质教育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 田青老师在书中写道“因乐可知心,因乐可知人。”中国音乐绵延千年而不衰,它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也是治愈心灵的一剂良药。在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代社会,音乐教学虽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仍然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传统音乐文化、学生参与度不高等诸多问题。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更应该在对中国优秀音乐文化给予高度重视的基础上,秉承以音怡情、以乐育人的理念,从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转变教学模式等几方面入手,提升音乐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二)
学习内容的主题 | 《关注音乐实:新音乐教育哲学》 | 来源 | 书籍 | ||||
作者(或讲座人) | 戴维·埃里奥特 | 学习时间 | 2023.3 | 学习者 | 龚宁 | ||
学习摘要: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原版引进)》构建了一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这是专门为激励、引导和支持在职和实习音乐教师而设计的,也适用于处理音乐教育中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为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和构建个体哲学的催化剂,它为音乐教学中的“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提供了严密的反思。通过有说服力的综合讨论,《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原版引进)》强有力地证实了音乐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有动力的和实践性的追求之一,也是个体和集体全面发展的根基。因此,当然也是音乐教育实践的根基。 | |||||||
学习心得: 什么是音乐素养的?音乐素养包括的正规音乐知识,非正规音乐知识。印象性音乐知识和指导性音乐知识。音乐素养只能形成于学校课程条件下的积极音乐制作。音乐素养的提高和整合,使教师要求学生也不断去面对越来越重要的音乐挑战。音乐素养和聆听素养是同一硬币的两个面。音乐聆听的教育要求学生通过有意义的音乐制作而沉浸于音乐实践中。怎样让学生有效聆听音乐,这又要求我们老师去研究探索。 在我们平常的音乐课堂中。我们经常会让学生去听音乐。歌曲教学中让学生听范唱。听着音乐唱。在欣赏教学生中,更是让学生一遍一遍的听。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有效聆听呢?我们有没有去培养学生的聆听素养呢?这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
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三)
学习内容的主题 | 《做一名幸福的音乐教师》 | 来源 | 书籍 | ||||
作者(或讲座人) | 阳海蓉 | 学习时间 | 2023.11 | 学习者 | 龚宁 | ||
学习摘要: 在本书第一章 “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中,记录了关于音乐教师备课、侯课、评价以及课堂上一些值得关注、切实发生的事儿,这些”不得不说的事儿“看似是小事,但实际上这些“小事”的存在就像流淌在你骨子里的血液,只有血液通畅无垢,身体才健康,只有把这些小事儿处理好了,课堂才有生命力。 读到本书第三章“班级合唱”时,阳海蓉老师写到:此课题至今未结题,也不愿结题,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便是有太多值得继续研究并且没弄明白的东西。我不由想到这个课题也是我在自己的教学教研工作中一直存疑的一个问题,在这一点上有幸与阳海蓉老师不谋而合,一致认为:“班级合唱”研究永不终结,永远在路上。 | |||||||
学习心得: 这本书不仅蕴含了一名普通音乐教师的工作和思想,更彰显出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的尊重和热爱,对于日常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借鉴价值。这本书重点帮助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许多解决音乐课堂真问题的策略,值得我们去领悟尝试总结。书中记录的最多的就是实践的实事,从这些实践案例里,我们又可以看出案例背后的理论支撑。好的教育在细节,好的教师一定会关注细节,案例中记载最多的也就是教育细节。比如教师如何候课?如何脱离传统的备课方式备课?如何玩中学节奏、旋律、歌唱、欣赏?特别是走着唱应遵循的原则?甚至如何整理教室,营造温润课堂?点点滴滴记录于书中,都值得我们去领悟反思和实践。
|
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四)
学习内容的主题 |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集》 | 来源 | 书籍 | ||||
作者(或讲座人) | 翁持更 | 学习时间 | 2024.5 | 学习者 | 龚宁 | ||
学习摘要: 本课是黄美华老师(江苏南通)在杭州进行的一节展示课。从诗词过渡到方言创设情境——聆听后齐读歌词感受“河南味道”——动作体验歌曲所蕴含的戏曲意蕴——山谷回声的情境化主旋律学习并通过变化巧妙变成合唱——变换不同形式演唱歌曲——对比《编花蓝》与《茉莉花》感受不同风格特点,掌握用恰当的情绪唱歌——边聆听三弦独奏《编花篮》边展示河南出土的乐器文物——用河南方言布置课后作业中结束课堂。 | |||||||
学习心得: 书中提到的许多优秀案例,都充分展示了课堂教学设计的魅力和价值。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一位教师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无限可能。这些案例都让我深刻认识到,好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有时候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兴趣和需求的考虑;有时候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和变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找到了改进的方向。
|
理论学习摘录及心得(五)
学习内容的主题 |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 来源 | 书籍 | ||||
作者(或讲座人) | 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 | 学习时间 | 2024.10 | 学习者 | 龚宁 | ||
学习摘要: 奥尔夫说:“原始的部落音乐形式是载歌载舞的,音乐、动作、舞蹈、戏剧表演,头饰、装饰、脸谱(属于美术的范畴),它是综合性的、它是强调参与的。” 奥尔夫的理论是:你必须通过你自己的参与,你才能获得。奥尔夫教学法中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它的创造性,它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理念特别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原本性音乐,即音乐学习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音乐学习中,奥尔夫的教育思想是人人必须亲自参与、创造和表现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学生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者。奥尔夫强调“儿童在其中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与者。”
| |||||||
学习心得: 我在教授一首四四拍的歌曲,就利用奥尔夫教学法让孩子们感受节拍的强弱。孩子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四四拍并且明白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在课前,我先用声势---拍手、捻指、拍腿、捻指的串联动作,询问学生重拍在哪儿,最弱拍是什么动作,次强呢?学生都能准确答出。学生明白了四四拍的真正含义,再学会歌唱之后,又加入声势,学生已经可以很好的表达四四拍强弱关系了。这就是奥尔夫音乐课堂的魅力。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从小就能无时无刻地感受到音乐,让孩子意识到,音乐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读书、走路、呼吸、喝水、劳动无不贯穿着音乐。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也要像奥尔夫一样,能不断地通过思考,实践,开拓新的教学理念,发掘一种更适合发展孩子的教学方法。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