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问题是如何作用于学生的思维?王鹏老师在他的文章中写到数学课上开放性问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广阔性和深刻性。那么开放性问题在小学英语课上对学生的思维是否也具备这几个作用呢?这四个特性又如何显现?
英语课上思维的敏捷性是否可以从学生捕捉老师的提问速度处测量?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出现个别学生抢答的习惯,那是不是说明他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比其他同学快一点呢?亦或者说他的语言基础和词汇水平在整体中是比较突出的,所以反应很快。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应体现在学生在答题时是寻找文中的原句回答还是可以透过文本看到更深层次的含义,进而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合成答案。
课堂上如何实现学生的提问能力?要会问,先夯实基础知识。要学生会提问,必须让学生知道怎么问,问什么?在进行自主提问之前,我们有必要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提问能力和提问思路。
1、搜集问句模型,夯实提问基础。每一个单元都有许多问句模型,这些是学生今后表达的基石,引导学生收集问句并归类,有助于他们今后的语言表达。
2、看答句写问句,摸索提问思路。首先引导学生读完课文,针对文章中的对话进行提问,请同学回答。例如5BUnit3hobbies一文中I like collecting Chinese stamps.可以改成问句:who like collecting Chinese stamps?/What do you like?同桌轮流对课文进行问题的设计和问答,有助于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能熟练问题的表达形式。
3、联系阅读自主提问,关注提问形式。呈现图片或一段文章,鼓励学生在阅读前就内容进行提问猜测,然后再进行图片或文章的阅读。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就不同类型的问句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