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李新大老师执教了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中的《变色花》一课。李老师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了科学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学生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儿童的认识规律,首先通过写密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下来指导学生分组用紫甘蓝自制指示剂。接着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各种物品,使学生对身边物品的酸碱性有更加广泛的认识,并作好记录。促使他们了解常见的物质中,有的是酸性物质,有的是碱性物质,还有的是中性物质。
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生活研究,知道人体的酸碱性对健康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去寻找相关文章,了解酸性或碱性对人的影响,并利用PH试纸检测自己唾液的酸碱性。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总之,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学资源,充分准备好教学和学生实验器材,以观察入手,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探究贯穿科学的学习中,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