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动发展构建情智课堂的行动研究》研究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在课程理论和情智课堂理论的指导下,在上学年开展情智课堂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期评估报告,继续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建设情智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构建“情智课堂”为核心的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个性化学习,落实“创造适合学生幸福成长的教育”的办学理念。
二、研究要点
1、前期活动:继续组织学习情智课堂的理论学习,包括概念、基本理念、实施的原则、理论依据,实施的必要性和意义。
2、从实践的角度,对照研究计划,开展实施本学期的研究目标。按照专家组对课题中期的评估意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继续通过常态课、各级各类公开课,着重探索和挖掘情智课堂的特点、实施策略、程序和步骤。对课题的研究的步骤和目标进行微调。
3、结合平时及公开教学研讨等活动,组织成员填写《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初中部)教科研手册》(2018—2019学年)。
三、具体措施
1、增强五种意识,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一是融合意识。我们应将课题研究融入我们平时的日常教学工作。做到教研与教学相辅相成,教研促进教学,教学又丰富教研。消除不必要的畏难情绪。
二是生本意识。打造情智课堂,让课堂有情有智,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生情领域和智慧领域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主动发展。“生本,生本”,以生为本。我们时刻关注着学生的需求,关注着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关注着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是诚信意识。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应该讲诚信。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四是责任意识。课题研究是每位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开展课题研究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效益,是我们作为教师应尽的责任。
五是原创意识。除理论学习的摘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正常的对其他文献进行参考外,其他材料应该是原创的。面对的学生是独一无二的,面对学生我们进行的教学行为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的各种课程资源也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我们常听人说的:“草根研究”。
2、学校主课题实施分层管理。各教研组成立相应子课题(音、体、美为一个教研组)。各教研组在平时的教研组活动中经常开展情智课堂建设的研讨,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3、各教师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
4、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平时在教案中经常以情智课堂建设为主题,撰写微型教学反思,积累第一手资料。
5、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需认真撰写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学随笔等,定期在《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初中部)教科研手册》上填写。
6、各教师要定期做好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研究积累材料。
7、课题组成员每年开一次针对情智课堂建设的公开课。
8、本学期,要加强课题的网站建设工作,各位教师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原创性材料,要及时上传至学校课题网站。
四、活动安排
1、理论学习阶段(负责部门:教科室)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阐述情智课堂的理论。
2.开展“情智课堂教师成长论坛·读书心得”征文活动
深入开展《教育的力量》读书活动,并开展“读书心得”征文活动。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有针对性地阅读一辑,针对阅读的专辑写读书心得。优秀的征文,将作为“情智教师成长论坛”的主要内容,并选入学校的校本教研教材《教育:像花儿一样幸福》一书。
3、每周开展常态课、研究课(负责部门:教导处)
围绕研究主题,开展实践研究,提供优质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及示范课中开设情智课堂的研究课、观摩课。
4、各级各类以情智教育为主题的公开课、研讨课(负责部门:教导处)
围绕研究主题,各教师开展的各级各类公开课、研讨课等,都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材料。(材料要求:教案、公开课评价表等)
5.撰写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或总结)等(完成时间:2019年5月)
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研究论文(或总结)等,收集各种研究成果,填写在《郑陆实验学校教科研手册》上。
6、开展教师成长论坛活动(2019年6月)(负责处室:教科室、教导处)
让各学科、各年龄段教师代表上台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让教师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角。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创新校本教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