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动发展构建情智课堂的行动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学生成长,情智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南京市著名教育家孙双金老师认为:“只有有情感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富有感性的人;只有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富有理性的人”。在情智相长的氛围中,学习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知识的接受速度也明显加快,相同的时间掌握知识的效率也大大提高。这样的课堂,学生也必然能幸福成长。因此,构建基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情智课堂”,也就自然成为我们的应然选择。
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对学科的兴趣,与学科教师的人格魅力息息相关。而学科教师的人格魅力,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她)以情激情,以智启智的本领。反观我们的教学,仍存在着令人忧虑的现象,课堂缺乏应有的灵动和生机。构建“情智课堂”,也成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举措。
2.基于学校内涵发展,情智课堂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近年来,学校以建设情智课堂为目标,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已开展了一定的研究。通过建设情智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以“情智课堂”为核心的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开展了情智教育专题培训、情智教育演讲比赛、情智课堂教学比赛、情智教育读书心得比赛、情智教育公开教学研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将从优化目标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激励学生敢想敢问、指导思维方法、重视价值引领、优化课堂训练、营造和谐氛围、引领总结反思等角度,打造情智课堂,构建先进的课程文化,为学生主动发展、学校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在情智课堂建设上已有一定的基础。2016年12月,我校项目《情智课堂:引领学生向幸福人生漫溯》荣获常州市第五届学校主动发展优秀项目二等奖;《建设情智语文,丰厚学生精神底色》荣获天宁区主动发展优秀项目一等奖。
3.基于学校课程建设,情智课堂为课程基地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6年4月,我校被评为江苏省农村初中情智语文课程基地。我校着重推进以下六方面工作:构建情智语文育人环境;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推进语文实践系列项目;完善情智语文课程体系;打造“情智语文”学教品牌;培育反思型情智语文教师团队。学校以建设江苏省课程基地为契机,创新思路,整体推进,而构建情智课堂的行动研究,能促进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提升课程与教学实施水平,努力形成以“情智双举”为文化境界的、融情感与智慧于一体的崭新的语文学科情境。我校将在开展情智课堂行动研究的同时加强语文课程基地建设。同时,在加强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的同时推进“情智课堂”的行动研究,以情智语文为切入口,向其他学科辐射,整体推进“情智课堂”建设。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进入新世纪,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开始深入反思传统教育,寻求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受教育者的综合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提出了“情智教育”理论。该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本质内涵就是情智。
国内许多小学开展了情智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如,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开展了《追求心心相印的文化境界》研究。国内其他学校也开展了以学科为单位的情智课堂的研究。
国内外对本课题研究有许多可供借鉴的成果经验。但是,对情智课堂的研究,小学开展的研究较为多见,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的情智课堂的研究,尚不多见。而且,各地各校实际情况不同。作为基层学校,更多应构建基于本校师生实际的、研究具体的可操作的情智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二.申报以来已经完成的研究工作
申报以来,课题组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认真学习情智课堂建设理论,努力构建我校情智课堂理论体系。
1.核心理念
以情激情,以智启智,情智共生。
2.建设蓝图
教师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和敏锐的智慧营造幽默风趣、好奇质疑、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得到激发,灵动的思维得到流淌,沉睡的潜能得到唤醒,丰富的智慧得到培养,从而实现师生情感交融,平等对话,智慧碰撞,身心愉悦的优质课堂。
3.基本特征
情智课堂的特征,就是让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得到激发,灵动的思维得到流淌,沉睡的潜能得到唤醒,丰富的智慧得到培养,从而实现以情激情、以智启智、情智交融的“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它是情智教师、情智学生、情智氛围、情智活动交融的课堂,是伴随着学生幸福体悟的课堂。
4.主要任务:
(1)优化目标内容
(2)开展探究活动
(3)激励敢想敢问
(4)指导思维方法
(5)重视价值引领
(6)优化课堂训练
(7)营造和谐氛围
(8)引领总结反思
5.操作要点
(1)认真备课,实现机智教学。
(2)巧用技术,实现教学创新。
(3)精神饱满,实现以情燃情。
(4)尊重学生,实现平等对话。
(5)精心设疑,实现问题导学。
(6)多维互动,实现自主建构。
(7)精选习题,实现举一反三。
(8)恰当点拨,实现精讲多动。
(9)交流展示,实现情智提升。
(10)当堂训练,实现及时反馈。
6.制订了《深化教学改革,建设情智课堂的实施意见》,分指导思想、基本精神、教学策略、实施原则、工作要求五个方面,对如何建设情智课堂进行了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成为我校开展情智课堂的指南。
7.积极情智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如,3月28日上午,我校举行情智语文情智课堂建设暨江苏省课程基地公开教学研讨活动。天宁区教育文体局汤国忠副局长、天宁区各初中校语文老师、常州市部分学校老师莅临学校,认真参加了这次活动。
吴伟星老师在八(6)班执教了情智语文课《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卜萍老师在八(2)班执教了情智语文课《精神明亮的人》。吴伟星老师又介绍了情智语文课程基地建设中开展的工作。区教育文体局汤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学校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语文情智课堂建设,探索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的新的生长点,“以情启智,以智育情,情智双馨”,让学生展开“情”“智”的双翼,在学习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政史、数学、物理、外语、化学等学科,也积极开展情智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探索情智课堂建设的校本化路径。
8.扎实开展情智课堂教师成长论坛活动。
如,2017年1月17日,我校举办了情智课堂教师成长论坛活动,李晓兰、邵一锋等八位老师分享情智课堂建设育心得,展示研究成果,全体教师真诚聆听。最后沈群英老师简洁又深入地点评各位老师的发言,认为“成长”与“爱生”是本次论坛的核心词,肯定了大家的分享,也鼓励大家拓宽思路为情智教学再添辉煌。
一树花的幸福,说的是学生们的幸福,也是老师们的幸福。正是老师们不懈地追求情智教育的真谛,他们以老黄牛的精神默默耕耘,才有了情智教学的一步步深入推进。正是这样的成长论坛活动,让教师的使命有了重新绽放的意义,也让教师这个职业闪耀七彩光芒。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学生主动发展: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六大方面,而“学会学习、健康生活”需要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依托、为支撑。
学生主动发展,就是学生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自主自觉、有志有为地学习、生活,积极进取、不断提高、主动发展。在具体的学习上,就是具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水平,就是能够积极进取、勤奋学习、善思好问。
情智课堂:
情智课堂”的关键落在“情”与“智”。“情”是指情感、情绪、情趣、激情、热情等;“智”指智力、智商、智慧、睿智等。
情智课堂,就是指教师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和敏锐的智慧营造幽默风趣、好奇质疑、民主平等的氛围,以务实、愉悦、灵动的教育教学引领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创造成生活的幸福,获得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情智课堂的主要操作要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富有感染性。要重视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要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兼顾情智发展。抓住要害,以主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疑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对预设教学目标进行新的生成和调整,建设、完善情智课堂,提高教学效益。
本课题,主要是在政史、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中开展情智课堂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准确把握基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情智课堂的基本含义、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探索出引领学生情智共生的情智课堂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策略,并相应探索优化课外学习的教学策略及构建基于情智课堂基本精神的教学评价。
2.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改变教学行为,掌握情智课堂的操作流程,用自己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发展情商和智商,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并在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获得较大提高。
4.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以情智教育为主线的校本教研文化,创建情智教育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学生主动发展的基本含义、主要精神,对情智课堂的基本含义、基本精神、价值取向、实践特征的文献研究
通过理论研究,正确把握学生主动发展的基本含义、主要精神,正确把握情智课堂的基本念义、基本精神、价值取向和实践特征等,深入思考构建情智课堂的理论框架,获得对课题相关领域的理性思考,为实践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着眼于学生主动发展、基于情智课堂的基本精神,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内容的确定,决定着课程与教学的质量。通过研究,正确把握各学科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注入发展学生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要求,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充分体现情智共生的要求。
3.着眼于学生主动发展、基于情智课堂的基本精神,构建各学科情智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技术细节的研究
调查、了解情智课堂现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存在哪些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开展行动研究。以情智课堂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在教学研讨的基础上,分学科探索、研究能体现本学科课程性质的、突出学生主体发展、快乐发展的情智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使课堂教学情智双涌,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学生体验幸福。
4.着眼学生主动发展、基于情智课堂基本精神,各学科情智课堂教学的课例研究
根据情智课堂的基本精神,组织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师,执教能体现情智课堂特征的教学研讨课,将这些研讨课完善成经典课例,让其他教师学习、借鉴。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细化、完善情智课堂的理论体系。不断用理论指导实践,又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理论,努力使情智课堂成为学生思考问题、丰富情感、发展智力的重要平台。
5.着眼于学生主动发展、基于情智课堂基本精神,改进教与学评价的研究。
着眼于培育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智慧,研究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逐步建立起体现情智课堂基本精神的教与学评价机制,建立起能体现促进学生情智共生的学习观察评价机制。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
(一)研究思路
本项目既是科研项目,又是本校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教学改革、培育教学特色的重要抓手。因此,一方面组织各学科组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成立课题组,着力进行理论研究、整体策划和示范引领。另一方面组织全体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思考、行动、创新。
1.开展校本学习。由课题组收集文献资料和其他学校情智课堂建设的经验,选择整理后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展开热烈研讨,让情智课堂建设得到学校老师发自内心的认同。
2.制定研究方案。在校本学习的基础上,由课题组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技术细节的优化、课外学习及课外活动的组织,等等,进行认真、细致的规划,形成整体的理论架构,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在这基础上,以学科为单位,根据总实施方案的意见和本学科特点,研究制定本学科的行动计划。
3.有序开展研究。由各学科教研组长负责,分步在教学中开展情智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各学科每学期围绕课题研究目标,选择1-2个专题,组织本学科教师依据制定的研究方案,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实践与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
4.开展多种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将组织开展课题培训、读书沙龙、公开教学研讨、同题异构、“情智课堂”教师成长论坛等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营造研究氛围,展示研究成果,交流推介经验。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16.09—2017.06)
1.结合农村初中现状,明确研究方向。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2.成立研究组织,确定研究教师。
3.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和情智课堂建设理论。
第二阶段 理论研究阶段 (2017.07—2017.10)
课题组核心成员,对学生主动发展的基本含义、主要精神,对情智课堂的基本含义、基本精神、价值取向、实践特征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开展广泛的实践观察。
第三阶段 实践研究阶段 (2017.11—2018.06)
1.根据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
2.课题负责人及领导成员组织检查和督促,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进行阶段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召开中期汇报会,进行课题经验交流。
第四阶段 总结推广阶段 (2018.07—2018.10)
1.认真总结研究工作,认真撰写结题报告。
2.做好课题结题各项具体工作。
3.召开成果推广会,推广情智课堂建设的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于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1.行动研究。以我校“常规导研”为抓手,深入课堂,并经常听常态课。听课时认真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观察教师的激发、引导艺术,观察学生情感潜能、智慧潜能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过程。
2.调查研究法。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了解情智课堂的实施现状。对教师群体访谈,了解参与情智课堂教学研究的问题经验,发展需求。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对目前情智课堂建设作出分析,并为研究提供具体建议。
3.文献研究。组织骨干力量,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比对,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以指导本课题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
4.案例研究。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把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诊断能力。提倡开展“同题异构”教学活动,为“情智课堂”的研究积累生动、鲜活的案例。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组织机构
组长: 钱朝平
副组长:吴伟星 陈光华
组员: 江 华 卜 萍 缪菁菁 唐红艳 叶丽芬 陶 翔 邵一峰
江丽英
人员分工
姓名 | 工作单位 | 专业技术 职务 | 研究专长 | 课题组中的分工 |
钱朝平 | 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 | 中学高级教师 | 教学管理 | 负责课题的总体规划、设计 |
吴伟星 | 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 | 中学高级教师 | 课程与教学研究;理论研究 | 负责立项报告、结题报告等的撰写;负责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工作。 |
陈光华 | 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 | 中学一级教师 | 课程与教学研究 | 负责课题的后勤保障、活动开展等工作 |
江 华 | 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 | 中学一级教师 | 网络管理 | 负责本课题网站管理、网站安全等工作 |
卜 萍 | 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 | 中学一级教师 | 教学研究 语文学科教学研究 | 负责课题的校本培训、实践研究等工作;负责语文子课题研究 |
缪菁菁 | 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 | 中学一级教师 | 政治学科教学研究 | 负责政治子课题研究 |
唐红艳 | 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 | 中学一级教师 | 数学学科教学研究 | 负责数学子课题研究 |
叶丽芬 | 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 | 中学一级教师 | 英语学科教学研究 | 负责英语子课题研究 |
邵一峰 | 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 | 中学一级教师 | 物理学科教学研究 | 负责物理子课题研究 |
江丽英 | 常州市郑陆初级中学 | 中学一级教师 | 化学学科教学研究 | 负责化学子课题研究 |
九.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课题组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高校教授及专家,教育行政部门及校长和主管科研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以科研中心为基础,建立相互合作的研究组织,以调动全校教职员工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群体研究的氛围,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与实施。本课题由钱校长任组长,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的管理之中,把课题实验工作作为科研兴校的主要载体。本课题既是教科研工作,又是行政工作。
2.物力保障:
学校将为课题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教育环境、资料信息、实验研究对象等。
3.财力保障:
课题组每年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将自行筹集一定的经费,包括聘请专家课题研究、讲学、设备、研究资料、教学资料、会议费等,并在校内为实验教师立项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
4.网络保障
学校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丰富和完善情智课堂建设网络资源系统和培训系统。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
阶段成果 | 《基于学生主动发展构建情智课堂的行动研究》课题调查报告 | 调查报告 | 2017.04 | 吴伟星 |
《情智课堂:让教育像花儿一样美丽》 | 文献集 | 2017.10 | 吴伟星 | |
《语文学科情智课堂教学设计》 | 文集 | 2017.11 | 卜 萍 | |
《我的情智故事》 | 文集 | 2017.12 | 江 华 | |
《情智课堂:情智点拨案例集》 | 文集 | 2018.05 | 江 华 | |
最终成果 | 《情智课堂:优秀课例集(上、下)》 | 课例集 | 2018.09 | 卜 萍 |
《情智课堂论文集》 | 论文集 | 2018.10 | 江 华 | |
《基于学生主动发展构建情智课堂的行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8.10 | 吴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