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比较阅读的方式
郑陆实验学校 陈丹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优劣因比较而自现,差异因比较而了然,特色因比较而鲜明,让学生学会比较阅读,就等于将一把分析鉴赏文章的钥匙交给了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比较法教学,求其同寻其异,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思考,在比较中学会学习,在比较中悟破天机。 鲁迅曾说过:“教师愈会比较,就会愈有益处。 ”叶圣陶也曾提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
一、精读中比较
比较阅读的关键是比较,但它必须以精读分析为基础。对于“精读”,朱熹曾有精辟的论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深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可见精读是一种精心细致、逐字逐句的钻研品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中提取信息的读;是一种究其内在精髓,全面掌握内容,深入理解特点,融会贯通,经过操作使其内化的读。
10月16日,我校陆群老师开公开课。课题《再塑生命的人》,本文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节选。她的启蒙老师莎莉文对她的教导与影响,促使海伦发生转变。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关注语句: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千。在陆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精读课文,探究海伦凯勒的前后变化,深入研读海伦的转变,她的心境和思想的变化,都源自于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正是这种课文前后的比较,学生们感受到海伦的内心世界逐渐充盈,充满对世界、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这也为后面研读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品格打下基础。这种比较阅读的方式,是精读的呈现形式,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与体会。
改读中比较
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找到材料的异同点。通过阅读找到预设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实施比较阅读教学的关键一环,学生只有准确地找出材料的异同点才有可能进行具体的比较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教师既不能代劳,也不能置之不理、放任自流,而是应当适时的给予适当的指导。
10月25日,东青实验开展教研活动。其中泰州中学附属初中的马梅老师执教《记承天寺夜游》。选择文中的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进行比较阅读。教师改成了“庭下月色空明,是竹柏影交横”,引导学生思考改句和原句比较有什么区别?在领会了写景之妙后,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了盖字的妙处。学生说有一种顿悟之感。由此,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更精进了一步。这样的比较阅读形式,是需要老师的心思与设计,所以教师的慧心是比较阅读的基础。
引课外比较
10月25日,东青实验开展教研活动。其中泰州中学附属初中的马梅老师执教《记承天寺夜游》。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段写景文字历来被人称道,是比较阅读的上佳材料。《荷塘月色》与《记承天寺夜游》都是优秀的写景文,虽然是一篇是现代散文还有一篇是古文,但是都写出了优美的意境。在比较中,同学们显然都能感受到写景的魅力,文字的力量。在比较阅读中,两文的共同点都指向了写景文字以及文字背后的意境之美。课外文章的引入不仅加大了学生阅读面,而且打通了古文和现代文的界限,这就是教师的慧心与巧思。
科学选择比较阅读教学内容,确定比较范围,选好比较角度。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比较阅读教学内容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而具体教学实践中比较范围和角度的确定是由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决定的。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是最具开放性的课堂,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语文教师自觉地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阅读教学,以增大教学容量,提高阅读效率,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