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在郑陆实验学校的录课室里,小学部语文教研活动正在进行中。朱丽婕、龚静两位青年教师分别执教低年级《小壁虎借尾巴》和中年级的《我们奇妙的世界》。在听课老师中,还有张林校长和特邀嘉宾——天宁语文教学的专家金东旭校长。
在课堂上,两位青年教师都展现了较好的语文素养。朱老师呈现出低年级老师的亲和力,带领学生感知课文,随文识字,朗读、写字都用心关注,用不同的方法带领学生学习生字:加一加、演一演、比一比等等,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龚老师在执教中关注了单元语文要素,指导学生提取信息、展开想象,感受事物的神奇。
而后,由金校长结合这两个课例,再结合我校“深度学习”的课题,针对低段“随文识字”如何板块化、结构化和中年级深度学习中“学科思维的培养”做出指导。低年级的随文识字教学,有情趣性,但是会让课堂缺少清晰的结构和板块。而从教材后面的练习设计中,可以清晰感受到教材对学生阅读基础性能力的培养意识。作为教师,要提升教材解读能力,对文本中隐藏的结构有发现,比如文中对话形式的反复手法的运用,“摇着尾巴、甩着尾巴、摆着尾巴”这一动宾结构词语的发现,如何将这些发现融进自己的课堂,形成“结构化随文识字”,是老师们要思考与努力的方向。而中年级的课堂,指导学生学会思维,是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金校长认为根据本单元“初步学习整合信息”这个要求,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和规律,指导他们提取明确的信息——提取隐含的信息——将散点信息分类、综合、分析——得出规律或者形成结构,这就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需要不断体验,然后内化,养成学科思维,到达深度学习的目的。
时间虽然不长,但是金校长的点拨与指导,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与会的老师们深刻认识到“解读教材”这一内功的重要性,只有具有发现的眼睛,站在儿童的立场,才能真正用教师专业的眼光发现教学的“点”、教育的“面”。只有结构化的教学,只有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深度学习。
(郑陆实验学校供稿 图文:吴晓亚 审核:蔡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