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案例摘录和点评
2020 年 7 月
教学内容 | 《北京的春节》教学片段 | 姓名 | 承秀英 |
案例呈现 | 师:除夕给我们留下了热闹的印象,还有哪一天给你和老舍先生留下了什么样的深刻印象呢? 生1:正月十五这天给我和老舍先生留下了红火而美丽的印象。(板书 红火而美丽) 师:说得好。(课件出示)作者说:“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既然是“又”一个高潮,那说明北京的春节过到正月十五,已经有好几个高潮了。前几个高潮是什么? 生:除夕,正月初一。 师:对!那元宵这个高潮主要是围绕什么写的呢? 生:灯。 师:老北京春节的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才能给作者和大家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呢?那请你找出文章中写灯的语句,并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生1:老师,我从“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hǔ)传》故事”中,感受到北京的春节的灯种类特别多。 师:用“都”替换“一律”“清一色”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生:虽然意思一样,但语言不够丰富生动。 师: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师:不仅如此,还有写灯的语句呢? 生2:“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北京春节的灯的种类确实不少呢。除了种类多之外,还有什么特点吗? 生3:老师,我从“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感受到北京的灯数量特别多。 师:是啊,你看,这一天是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而且有名的老铺子一下子就挂出好几百盏灯来,让我们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红火而美丽的场景啊!让我们齐读这些句子,读出灯的种类多和数量多。(生齐读) | ||
点评分析 | 从“言”到“意”的转换,指向语文教学中“言语 理解”,即学生通过阅读以“文本”为对象的言语作品, 对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从“意”到“言”的转 换,指向语文教学中的“言语表达”,即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要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助学生从“言”到 “意”的深度转换,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表层”进入“内蕴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文章揭示的哲理。 教师的帮助体现在话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让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