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提升,层次递进
——《剃头大师》教学案例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部分,找一找哪些小节直接写“我”给小沙剃头,在小节前标上“Δ”。
生默读,做标记。
师: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呢?请你在这些小节中圈出关键词语或者词组。
指名学生读相关小节,并且交流圈出的关键词语或者词组。
教师用鱼骨式的思维导图板书这些关键词,指导学生发现大多是动作描写。
师:请大家利用这个思维导图,试着说一说“ 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生自练,指名说,同桌互说。
师:那与老师傅比起来,你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师:此时,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我”?
生:调皮,天真、淘气……
师:那也给他一个比喻性的词儿?
生:淘气包、调皮蛋
师:那小沙表弟呢?他怎样?找一找、读一读对小沙的描写。
生交流。
师:为什么小沙是“我”眼中最优秀的顾客?
生:因为他的要求很低,只要不剪掉耳朵就行……
师: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特点。
思考:深度学习,是依据学生的思维规律,层层推进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个教学板块中,我先让学生发现散点信息:找一找哪些小节直接写“我”给小沙剃头,在小节前标上“Δ”。学生在交错的文字中寻找到对“我”的描写,而后对信息进行筛选:在这些小节中圈出关键词语或者词组。学生读着读着,凭着平时的一次次练习直觉,他们大多能找到对“我”的动作描写的词语或者词组。通过鱼骨形思维导图的列出,形成了结构性思路,帮助学生将焦点汇聚到“我”的一些列动作描写中,并凭此进行内容的复述,进行言语实践,学生需要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身语言,同时也是对人物言行的整体再一次感知过程。而与老师傅的比较,则是更深入地去感受“我”的特点,从而对人物做出准确的评价。最终发现,人物特点不是凭空来的,而是从人物的言行中呈现出来的。
思维是一个过程,感知、提取信息,然后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分析、综合,最终得出结论。深度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这样的思维过程,从而形成思维习惯,形成学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