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郑陆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教研活动如期举行。所有语文老师集中在录课室,听吴晓亚老师执教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部编新教材使用后,对于小古文的教学,许多老师都有一定的困惑:小古文,只要让学生读通读顺,弄明白意思,就可以了吗?其实不然,小古文教学可以承载很多东西,今天吴老师的课堂就给了大家很多的启发。
吴老师从题目入手,告诉学生根据意思来断句的方法,同时读懂题目。读文,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而后进入学生理解句子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是为理解而理解,而是通过理解,教给学生理解句子的各种方法,有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借助经验、组词等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既理解了课文,又习得方法。老师们对于课堂上的练笔环节,也诸多赞赏。吴老师利用课文中的空白,指导学生现学现用,活学活用,尝试用简单的文言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有的孩子只能用现代语,有的学生能动用已有经验,同时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写下“诸儿竞走取之,汝何不取”“汝为何不取之”等句子,给了不会写的孩子一个学习的榜样,给他们进步的空间。读懂,并能试着运用,这是一个深度思维的过程,是语言学习的目标所在。
课毕,四年级组的老师们率先发表观课所得,大家围绕深度学习的内涵,围绕语文课堂的目标——发展语言,发言思维,展开热烈的议课活动。其他老师也积极参与。
课堂,是教学理念的呈现,是思维碰撞的场所。在我校“深度学习”课题的指引下,老师们在观课评课中,也能主动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挖掘课堂中深度学习的线索,摸索深度思维的路径。深度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课堂生发出无穷的意味。相信接下来的实践,老师们将继续向深度学习的深处漫溯。
(郑陆实验学校供稿 图文:吴晓亚 审核: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