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要: 1. 合理选择案例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主要是培养初中生明辨是 非、辨明正邪的能力与价值观。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 要注重于选择能够让初中生产生辩证思维的案例,并在教学 中引导初中生如何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做到理解问题 的本质。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下,通过教师对初中生思考的问题 的不断引导,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由此被塑造。道德与法治教材上的内容也逐渐被领会。 例如,教师在教授“友谊与成长同行”这一课时,可以搜集 一些学生之间的小故事和小情节来当作授课的案例。案例可 以来自学生之间的真实事件:比如两个好闺蜜因为彼此交的新朋友闹了矛盾;同桌之间因为一件小事起了冲突等。 要注意的是利用真实故事的前提就是要保证当事人的隐 私性,对故事的主人公加以修饰,保证不被认出。在课堂上采 用真实事例的好处就是能够给初中生更大的启发和教育意 义,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所要他们领会的道德 观念。与此同时,更重要的就是能够帮助初中生在课堂学习之后,根据所学内容去解决目前遇到困境和难题。 2.充分准备案例 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工作时,需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 学理念。教师在准备课堂内容时要选择站在初中生的视角和 思维层面去看待问题和挑选案例。主题情境教学这一教学方 法对于教师的准备工作要求是极高的。教师要在备课阶段就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分的考量与选择。 教师需要根据例子的内容去串联教材的章节,选择是单 个单元教学还是多个单元合并教学。在例子选择完成之后,教 师还要根据选择好的例子去设置课堂的教学形式,是利用语 言阐述、文字表达,或是ppt图文展示案例、还是动画模拟案 例或者是由初中生自身去演绎案例等。这些课堂内容都是需 要教师在备课阶段进行材料的准备、搜集,以及进行课堂内容的最终确定。 例如,教师在进行“走进法治天地”这一- 单元的备课时,可 以选择“生活需要法律”这一章节进行单章节教学教师可以 选择在日常生活中触犯了法律.受到了惩罚的事例。基于初中 生接触这类事件较少,有的学生甚至是没有接触的情况下,教 师可以搜集- 些相关的视频资料进行案件的阐述和再现以 便于初中生简洁明了地了解案例的始末。 3.精心设计讨论 在主题情境教学中,最重要的步 就是最后的讨论分析 环节。这一环节是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究,使之升华并能够与 教材内容相契合的步。教师能否处理好讨论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为了增加学生之间对于案例的思维碰撞,教师可以对初 中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活动。方面 ,以小组 的形式进行讨论可以让初中生对于案例的看法更加全面化和 多样化;另一方面,小组的合作形式也可以增加初中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感。可谓是一举两得 。 例如,教师在教授“网络改变世界”这一单 元课程时,首 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为:网络改变了世界 什么?各小组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上交一份讨论成果 。其次,教 师对学生提交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提炼几个回答来引出本 课的案例。案例可以关于网络正面性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教师依旧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再次,教师将之前的思维导图发还给学生,让他们思考之前的分析是否正确。小组再次提交一份思维导图 。最后,教师 要进行总结,将案例升华,与课本进行串联。生在小组讨论之 后,对于网络的理解也有了一定深度,教师的知识升华,他们也就更加容易接受。 总的来说,主题情境教学法就是一个教 导初中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应用于实际的过程,这对于初中生素质的提高是 极有好处的。教师在利用主题情景进行教育的开展时,要注意 扮演好讲解员和领导员的角色,合理把握好课堂节奏,与此同时,引导初中生都能够参与课堂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