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说明文,围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事物讲清楚”这一单元要素精心选编了《太阳》和《松鼠》两篇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行知、功能,或阐明事理。阅读说明文,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培养我们观察事物、探索世界的兴趣。《太阳》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松鼠》 以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而简练的说明介绍了松鼠漂亮的外形、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动,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习作例文”展示了两篇说明文,《鲸》介绍了关于鲸的一些知识,《风向袋的制作》介绍了风向袋制作的过程。旨在进一步让学生熟悉说明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介绍事物。“习作”的主题是“介绍一种事物”要求学生介绍一种事物,可以选择课本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合理运用在课文中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作说明文。学写简单的说明文既是本单元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构建整个单元所围绕的核心,还是单元教与学活动组织的线索。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需要遵循“向读学写”“读写融通”的习作单元编排逻辑与理念,突出习作教学相对独立的课程地位,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沉浸其中。
关于说明性文章,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首次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创设了“举办博物展览会,争当小小讲解员”这一情境,对本单元进行了大单元、大任务、大情境的教学设计,说明“为什么“是这样的。整合了三大任务八个活动,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文生活情境中学习,帮助学生在说明事物与生活实践之间建立联系,循序渐进、系统整体地丰富关于说明文写作的知识,提升说明文写作能力,在大情境大任务中,努力达到叶圣陶先生指出的说明文写作的最终目的: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举办博物展览会 争当小小讲解员 | 太阳空间站 | 设计空间展览区 |
制作资料卡 | ||
争做空间站讲解员 | ||
动物直播间 | 松鼠的自述 | |
恐龙的介绍 | ||
说说点赞理由 | ||
淘宝屋 | 晒一晒美食制作 | |
优享好物推荐(介绍一种事物) |
任务一创设虚拟“太阳空间站”,这一单元是统编教材第一次安排的说明类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的练写,精选《太阳》《松鼠》两篇课文,感知不同说明文的行文结构,再借助工具在具体的材料中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提取说明文信息,为后续活动做铺垫,我们首先营造了“太阳空间站”这样一个情境,布置活动要求“设计空间展览区”,激励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找出关键词句,概括每小节的内容,了解课文围绕太阳四个方面展开介绍。在学习《松鼠》时,加大难度,要求学生通过小标题的方式提炼每小节内容,然后根据板书梳理出文章是从“外形 特点、行为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介绍松鼠的,以此了解说明文说明白的首要条件是要有条理。在此基础上初步进行介绍事物的表达训练。
活动二为了进一步理解文章所介绍的与太阳有关的内容,了解不同的说明方法,设计了“制作个性资料卡”这个活动。根据感兴趣的内容选择展览区,以小组为单位为该区整理 说明资料,辅以恰当的图片,制作成一张张个性化的资料卡。在资料卡的展示及对比中捕捉教学资源。例如有学生为了简明扼要,将“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中的 “差不多”去掉了,是否合适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不可以,说明文的最显著的特征是语言要科学严谨。由此展开,寻找文中类似这样严谨的表达,检查“资料卡”并修正。通过“资料卡”这个支架,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使得教学事半功倍。
活动三“争当空间站讲解员”,“讲解员”是通过陈列,用精准的科学语言将知识传递给观众的人。天文知识对普通人来讲是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少的,正因为浩瀚无边自带神秘感,又是儿童十分憧憬的。通过第一个任务是“太阳空间站”中“设计空间展览区”“制作个性资料卡”两个活动,学生对太阳的科学知识有了一些认识和了解。但语文课要做语文的事,因此设计“争当空间站讲解员”这个活动,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活动,根据自己选择的展览区与准备的资料卡,梳理所介绍的内容,将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解说稿,在“空间站”中体验小小讲解员角色。一是要“结构化”讲解,围绕课后习题 1,选择从“几个方面” 介绍太阳,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来介绍;二是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整合搜集到的材料,把太阳介绍清楚,让同学一听就明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观众 评价标准”,并基于标准来点评,不仅是为了完成课后习题2的作业,而是能通过互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力学生整合本课所学知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梳理与表达。
具体要求 | 星级评价 |
语速适中,用上一两种说明方法,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太阳的一两个方面的知识。 | ☆☆☆ |
语速适中,能配上简单的手势,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根据图片介绍太阳的几个方面,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 ☆☆☆☆ |
语速适中,自信大方,能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地介绍太阳的知识,并通过贴切的说明方法突出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 ☆☆☆☆☆ |
任务二动物的直播间,“主播”是主持人和播音员的综合体。播音员读的是别人的稿子,而主播则要涉及到策划、编辑、制作、主持等多种工作。在完成任务二的第一个活动“小可爱的自述”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模拟袋鼠的角色,制作一份关于“袋鼠的自述”,借助图片、视频、道具等资源,进行 演播,录制音频或视频分享,获得点赞。出于角色的要求,“小主播”要紧扣内容的核心“小可爱”,比较分析选择袋鼠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突显出自己的“可爱之处”。显然,在这个任务情境中,带有想象力的生动的语言比科普性的语言更有感染力,更适合通过稚气灵动的声音扮演出来。这个习作与表达的活动成为学生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特别受女生及表演力强的男生喜爱。
任务三“淘宝屋”中的活动一“制作分享”,介绍一个事物的制作流程,引导学生也来秀一秀自己的拿手好菜。活动二“优享好物推荐”,学生要对说明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尝试着将一样事物说明白,并利用互联网资源,将自己的分享以最直观的形式推荐给更多的人。多维学习实践的综合融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发写作、自我展示的学习内驱力。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内化文本知识,更能够提升语言表达 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创造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等,走向了自觉的高阶学习与自我建构。在这样真实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牢固掌握单元语文要素,更能在富有情趣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 全面、深度的发展。“说明”既是本单元的文本特点,也是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完成习作“好物推介词”以后,可以为自己的推介词配上相应的照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线上 进行展示分享;也可以利用美篇、初页等图文APP 制作线上作品云分享;还可以利用小视频软件,结合习作,加入图片、视频等素材,配上自己的讲解,剪辑成 视频作品来分享。在举办云端“优享好物推荐”的展览与欣赏中,学生会发现分解放大局部的图片配上适当的介绍,比一张图加一大段说明文字要更吸引人;男生喜欢的军事类玩具,适合使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等说明方法直接把事物说明白;女生喜欢的毛绒玩具,抓住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会更受欢迎。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时要体现“倾诉”功能,考虑用什么方式倾诉,才能唤起读者的积极支持,以此更好地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在分享与交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利用淘宝屋学习,是当代社会学生学习发展的一大趋势。
“说明”既是本单元的文本特点,也是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利用互联网优化学习,是当代社会学生学习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互联网资源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说明事物这一语文能力。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把感兴趣的事物说明白,更能在语言、文 字、表达、搜集、整理、审美、制作、演讲、习作等方面都能得到提升与精进。通过“阅读、合作、线上分享、情境体验”等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认识了说明文,还掌握掌握了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会了读懂说明文,本单元的两大语文要素在真实的情境中落地扎根,学生在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了解说明文、学习语文,真正理解—“说明白了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