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王明茹
随着几年的相处,这帮孩子我已经比较了解了,点点滴滴的成长改变我看在眼中,多多少少的坏习惯依旧是我心头大患。下面就接下来就我的措施做一些浅谈。
一、改善作业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兴趣上来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改善有没有些许的帮助呢?首先,学科兴趣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于是我就先从他们对作业的兴趣的下手,我比较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积分制”,做的好就记一次分,累计到一定数量可以减免相应的抄写作业。这个方法就像在树上挂满了糖果,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就看愿不愿意稍微努力一下伸手去够。实施一段发现,确实是对大部分孩子比较有效果的,按时完成作业的人数有所增加,作业质量也有了些改善。
二、激发阅读兴趣
作业的质量提升只是学科兴趣提升的一小步,语文学科兴趣培养我觉得从阅读入手比较好抓。基于班级学生学情,对阅读没有兴趣主要是:1、读不懂,基础底子薄弱。2、没有阅读习惯。3、惰于思考。不难发现,造成这个局面的大部分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针对这一大现状,我就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共读,主要分两个板块:自读和交流。这样既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阅读氛围,还能互相交流阅读感受,一点一点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三、培养表达的勇气
在教学中,学生是根本,任何教学都要“以生为本”。我们班的孩子后进生较多,所以有时候深度的教学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就是听“天书”,课堂对他们来说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照此发展,他们不仅会完全失去学习兴趣,又何谈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呢?根都没有,如何生长?所以课堂中我都会分散一些精力在学困生身上。例如,在课堂上提问时,对优等生,多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对后进生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找到学科的自信,这样可以慢慢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再发展一下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另外,在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时及时表扬,特别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里找到存在感,长此以往,相信他们会越来越有表达欲望,那么一个喜欢去表达的人又如何不会去思考呢?
一些浅谈,其实还是难在坚持和落实,和机灵古怪的学生们的博弈就像一场永远打不完的持久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愿自己早日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