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下午,围绕“期末专项复习的组织和实施研讨”, 我校小学数学教研组于五年级三班教室进行了期末学科组质量分析会。全体
小学数学老师参与,先做好个人分析,再按年级组推举一名代表汇总备课组思考,并进行分享。
新要求、新模式
低年级组不再利用纸质试卷,而是利用活动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一年级组须敏霞老师以“乐考闯关、我能行!”为主题,向大家分享了一年级期末考核探索。考核前根据数学书与教参、聚焦学生特点,制定:我会做、我会想、我会用、我会算4个模块。利用中午、课后服务时间挨个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后发现学生难以将生活中的物品与数学知识结合,由此产生思考,并提出:自备计数器,利用假期多操作;模拟购物,初步感知人民币等措施,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体会生活与数学联系。
二年级组姚元静老师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向大家介绍二年级期末考核活动。将各单元知识点有效整合后,活动分为三块:计算有序、思维有理、操作有度。计算考察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考察后发现与平时相差不大;思考题则选择了平时学生的易错题,学生反馈也不错;操作题中拼平行四边形时发现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姚老师对应提出组织操作题分类练习后进行考核的复习举措,更能有效地锻炼学生。
减负、难度不减
中高年级组分析发现较往年,今年试卷普遍出现题目灵活、难度大的情况。
三年级组范建忠老师前后联系,从考试回顾期末专项复习的组织和实施。在复习时三年级组点线结合,主要围绕计算和解决问题进行专项复习,注重学生笔算、口算能力。范老师以班上学困生为例,该生计算上失了4分,只要将计算上的失分控制住,他们就还有希望。同时,根据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设置小组合作模式,组织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四年级组王贤老师以专项复习为切入点,分享了四年级组在组织复习时发现学生计算优秀率不高,大多80%,于是向顾颖老师找相应竖式与混合运算练习纸,每日4题,加强练习的行动。由此,在期末考试时,四年级组的计算得分率得到提升。但在分析试卷时,发现仍存在简便运算时余数丢0、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出错等问题。同时,由于题目灵活,操作考点一样,方式不同,出现学生审题不清,看不懂题目的现象,对此,王老师提出了平时多分类解说,增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建议。
五年级组刘秋燕老师以“专项复习、提高质量”为主题,分享了年级组内以小数的加减乘除、多边形的面积、复试统计表、图为重点的专项复习活动。同时,在分析试卷时发现同类型题目,数字变字母,或者题目问题一反就不会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质理解不清的思考,并提出要用多种手段引发学生兴趣;每日训练,关注学生速度与正确率;多操作才能有感悟,利用好每一分课堂时间的改进举措。
六年级组沈晓峰老师从试卷入手,分享了试卷难度与减负教育不太符合,知识点与教材有难度差异的感慨。具体表现在:计算中转换、思考、知识点太多,如口算中直接分数加小数,填空中要将五分之六分钟转换成半小时。题目与生活常识紧密结合,学生打折、降价搞不清楚,对于“返修率”这样的新词汇无法理解。几何题中,除了公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等重要等等。
活动最后,刘秋燕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结合各年级组期末质量分析,提出期末专项复习“精选、精编”的建议,并以期末分析为鉴,作为下学期新的出发点。
(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供稿 撰稿:顾莲 摄影:吴楷文 审核: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