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上的奇思妙想
——记郑陆中心小学的一次教研组公开课
“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行者1号飞机”“达芬奇的降落伞手稿”这是2016年12月7日上午第一节课,陆筱雷老师的一堂美术《奇思妙想》的教研组公开课导入。校长室、课程中心、综合教研组成员等参与了活动,教研活动由课程中心副主任承璇主持。
《奇思妙想》这是六年级美术第16课内容,一堂侧重于思维拓展的美术课,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本课通过丰富的图例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从奇思妙想在生活中的趣味性和功能性方面来激发引导,运用场景虚拟、夸张变形等方法大胆进行独具个性的创作。
六5班的孩子大部分来自各地,既朴实无华又思维活跃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孩子们对于生活中的各种新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对有些科学来自于人们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也有所了解,不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会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美术课堂为孩子们尝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自己的奇思妙想画出草图变成美术作品提供了一个舞台,奇思妙想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乐趣,大胆描绘出各种奇思妙想的画面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了,对于这些朴实的孩子来说,思维的有效开放和合理拓展来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构想和创作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一起发现、一起创作、一起作业、一起分享。表现奇思妙想的作品能够展开想象力,大胆介绍作品的奇妙之处。本课有一个亮点之处,就是以树的奇思妙想为例,学生说想法,老师在黑板上和学生互动,把学生的想法用草图的形式当场描绘出来。这一环节的呈现巧妙的体现出了课堂的开放互动和动态生成。师生共同围绕一个树的主题来进行奇思妙想,把课堂师生间的互动开放起来,师生间达成有效互动,而且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老师要及时把控构思画面,在生说师画动态中生成了树的奇思妙想。师生共同探究揭示了奇思妙想的过程和方法,巧妙地达成了课堂学习目标,这更是灵动课堂的体现。
深入开展教研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是郑小的教研特色,让一线老师沉下心来研究课堂教学,以此惠及所有学生,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习效果,让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真正实践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去。
(撰稿:陆筱雷 摄影:承璇 审稿: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