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论文挑战权威论断 发现蜜蜂有发音器官
蜜蜂靠什么发出嗡嗡声?权威专家都认为:是靠翅膀振动发声。我省监利县12岁的小学生聂利大胆挑战这一说法。她说:“蜜蜂有自己的发音器官,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聂利是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在甘肃省兰州市8月举行的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她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2001年秋,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没有发音器官,但它们在飞行时不断高速扇动翅膀,使空气振动,会产生嗡嗡的声音。后来,聂利在《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中也看到这种说法。
去年春天,她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她因此对教材、科普读物的说法产生怀疑,并开始试验和研究。她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的双翅,都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她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据了解,中国教育协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全文发表了聂利的论文。
昨日下午,省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经过约3个小时的观察探讨,专家们否认了“蜜蜂小黑点发声”一说,但未排除蜜蜂有其它发音器官。
参与论证的有省昆虫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昆虫资源研究所所长雷朝亮教授,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省养蜂工作总站副站长颜志立高级畜牧师等4名专家。他们借助尼康体视显微镜对中华蜜蜂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蜜蜂翅膀根部的小黑点不是发音器官,而是中胸侧板上突起的小骨片。小黑点上可着生肌肉,与蜜蜂的飞行有关。
雷朝亮教授称,蜜蜂有两对翅膀,前面一对大的,后面一对小的,每分钟振动次数可达几千次,振动时与空气的摩擦肯定可以发声。100多年来,蜜蜂只能靠翅膀振动发声已成为科学界的共识。
聂利小朋友在论文中写道:被剪掉翅膀后,蜜蜂仍会发声。这是否意味着蜜蜂有别的发音器官?专家们称,由于蜜蜂正在冬眠,尚无法验证蜜蜂是否有其他发音器官。下一步,雷朝亮教授将安排其硕士生、博士生去弄清谜底。
聂利已上初一,昨日因病未能出席论证会,她小学时的自然课辅
导员邓从新老师代其参加。
新闻链接:昆虫专家称可能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昨日省内多位从事昆虫研究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称,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陈国生说,膜翅目昆虫一般没有发声器官,而蜜蜂属于膜翅目昆虫。省昆虫学会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徐冠军说,还未发现有资料报道蜜蜂有发声器官。
听说聂利的发现后,徐冠军教授说,由于他没有见证聂利小朋友的试验,也从未做过这样的试验,所以尚不敢对她的发现下结论。如果这位小朋友的发现是真实的话,肯定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记者宋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