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郑陆镇三皇庙村,寺墩是我村独有的人文景观,是古文化遗址。
寺墩高出地面约20米,呈椭圆形。1973年被发现,经南京市博物馆专家考证,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约80米。曾拥有25万立方米土地范围,形状似太师椅的背,南坡有座南城寺,地势奇突,传说颇多。
我在访问家乡的文物古迹——寺墩时,本村的村长告诉我,寺墩遗址,是江南地区良渚文化中颇有影响和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一处古文化遗址,它不仅对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出现的“玉文化”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中国文化进入文明时代时间之提前,以及文明发源地是多源而不是中原地区一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佐证材料。
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如何保护和开发家乡的人文资源”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让我们这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寻访寺墩的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之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并让我们向政府部门提建设性意见,培养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及参政、议政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村长还告诉我,由于盗墓、房屋建设等人为因素,寺墩已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再加上宣传力度的不够,寺墩应有的影响力没有发挥。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寺墩周围的村民对寺墩文化的保护持无所谓的消极态度。
通过访问,我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寺墩。现在,我最想说的就是,让我们来共同保护、开发这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见证——寺墩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