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姚霄伟
[摘要]:中学生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决定我们要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重视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校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导、加强阵地建设等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培训;主题班会;心理疏导;阵地建设
[正文]
一、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为广大学生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智慧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阶层的的分化、贫富差距的扩大、离异家庭和弱势群体家庭不断出现,使得成长环境不利的学生也逐渐增加;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和沉重的课业负担,等等,使得部分青少年学生厌学情绪日益增长,价值观念模糊、生命意识肤浅。另外,离家出走、网络沉迷等事件也频频发生,屡屡见于报刊。从深层次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发现不少青少年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迫在眉睫。
当今,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影响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为什么像我们这些出生于60年代左右的人虽然缺吃少穿却感到童年很幸福,而现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学生却依然感觉不到幸福?疾病折磨人的身体,心理问题折磨和摧残人的心灵。一位表面平静的学生也许内心深处正在翻江倒海,烦恼的折磨使他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一种无形的力量正在引领着他在想象的王国遨游,心灵的天空晴雨不定,他独自一个人已经不能走出心理的围城。他需要我们的帮助才能突出重围,否则等待他的依旧是漫长的煎熬,甚至于死神,许多年轻的生命因此而陨落,这些年轻的生命一次次向我们敲响警钟: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
二、学校为什么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对800名男性进行了30年的跟踪研究。他发现,这些人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在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类似的许多研究表明,智商在人的成功的因素中,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情感、意志、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不可低估。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往往决定它能否战胜挫折,坚忍不拔,矢志不渝,永往直前,直达成功的彼岸。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965年,未来学家托夫勒提出了“未来的震荡”这一全新的概念。具体地说,“未来的震荡”是人们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由于承受了过多的变化之后而感到压力重重、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的现象。由于竞争压力、生活环境、遗传因素、自身因素等诸多原因,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心理自控能力差,抗挫能力弱,对未来缺乏信心,对学习、生活缺乏热情。这些学生产生了“未来的震荡”现象。如果他们得不到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疏导,极易形成自卑、孤僻、冷漠等不良心理倾向,从而影响学习、影响身体、影响社会适应能力,以致影响将来的工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爱学生,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们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
首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决定我们要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初中阶段是指12—15岁左右的阶段,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也叫青春发育期,这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高潮期。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需到十六、七岁以后才能逐渐趋于平稳,特别是内抑制机能才能逐步成熟。脑和神经系统要发展到成年人水平,还得到20—25岁以后。在中学阶段由于促进发育的脑下垂体及肾上腺分泌激素的影响,加强了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而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情绪容易激动。
其次,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我们要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初中学生的情绪活动表现很强烈。他们易于振奋、激动,表现出热情,容易动怒、怄气、争吵,甚至打架。他们已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易于破涕为笑了,能较长久地处于同一种心境之中。他们开始追求远大目标和理想,敬佩和向往英雄模范人物,在集体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伙伴、对他人有时表现出真挚的友谊和同情心。这时,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以及腐朽的享乐思想影响,都容易让他们误入歧途。
三、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指导者,必须首先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所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把教师的培训工作放在首要地位。
加强对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培训工作,为老师提供多种机会,进行外出学习、观摩和研讨等活动,使我校教师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结合农村中学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把生命教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通过老师间的相互研讨、交流、启发,逐步让每个老师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成为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
通过培训,我校提高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老师们感到,首先应该在重建和反思自己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基础上,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自我主体,其次,在平时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激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
(二)重视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我校十分重视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促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在举办家长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求做到内容实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内容实在,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案例要符合家长教育子女的实际情况,所举的例子是他们中间的实际事例,使教学亲切、充实,让家长乐于接受。形式多样,就是讲课的形式不拘一格,或讲解,或让家长相互讨论,或让主讲人和家长相互交流,积极互动。方法灵活,就是采用灵活有效的办学方法,或让家长听讲座,或让家长看录像,或鼓励家长写“家教一得谈”。我校往往通过翔实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让家长明白,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比成绩更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在“爱、鼓励、指导”中,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孩子一出现心理问题,就要进行耐心的疏导。
二是在《郑中家长报》中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
(三)学校教育: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多种途径,多管齐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力争让在校的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阳光男孩”,“阳光女孩”,让孩子的脸上常常荡漾着微笑。具体有以下四个途径。
1、各班选出一名心理通讯员,要求性格开朗、善于沟通、热于助人;职责是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对本班同学进行“朋辈”式辅导,配合心理辅导室开展各项活动(交稿件、宣传、向心理辅导老师反映学生心理动态,等等)。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如理想、自信、友谊、意志、考试、诚信、助人、网络心态与技巧,人际关系、学习习惯、积极暗示)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做到内容上主题鲜明,针对性强,贴近学生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形式上生动活泼,采用小品、相声、诗朗诵、情景剧表演、小组讨论、互赠小卡片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寓教于乐,确实提高了主题班会的实效性。
典型案例:
闪光理想催我进
——初二(6)班主题班会
一、导入主题
主持人合:《闪光理想催我进》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男:理想,像一道彩虹,高高地吸引我们去努力学习、奋斗。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一个人没有理想,就如同大海中一叶无人驾驶的轻舟,随时可能被狂风恶浪吞没,即使风平浪静,也难到达彼岸。一个人没有理想,就没有了做人的目标,也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主持人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是理想到底指的是什么呢?问你问我问他?可能我们一时都难以说清楚。
主持人男:斯迈尔斯曾经说过:理想是正常的希望,是造物予人的自然精神,是生活的指南针,那么,大家的理想都是什么呢?
二、各组代表发言畅谈理想。
三 、主持人男: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理想,尽管各不相同,但大家都想为祖国的繁荣贡献一点力量。
主持人女:那么,什么样的理想才是崇高的理想呢?请听诗朗诵《理想的乐章》。
四、请听独唱《年轻的战场》
我们要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五、主持人女:用诗的情怀装点我们的人生,在美的色彩中让我们走向未来!请听演讲《走向未来》。
六、请听女生小合唱《隐形的翅膀》
七、主持人男:20年后的我们会怎样呢?请看小品《二十年以后的畅想》。
(主持人男说内容提示)(内容提示:周瑜婷同学的理想是当空姐;王耀军的理想是当医生;钱文冰的理想是当军人;陆斌的理想是当运动员;陈昱的理想是当企业家;冯哲的理想是当作家。经过努力,他们的愿望都要实现了。20年后,他们一起来到老师家做客。)
同学合:祝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你们是……?(惊讶。)
大家(合):我们是您的学生呀!
老师:哦,想起来了,都长成大人了,难怪老师认不出来,快请坐。(学生簇拥老师坐下。)
钱文冰:老师,今天是教师节,我们大家定好了在这里聚会,您不是说20年后我们会见面吗?瞧,只差周瑜婷了。
老师:噢,那个文文静静的小女孩。
周瑜婷:(气喘吁吁跑上):对不起,我来晚了,一下飞机,我就急忙赶过来了。
老师:周瑜婷做空姐了,终于实现了你的理想。
钱文冰:老师您不知道,20年前大家都学习李素丽“为人民服务”,今天,大家都夸周瑜婷,说她是东方航空公司“微笑服务天使”呢!
老师:是吗?我真为你高兴。
周瑜婷:(不好意思)那还不是靠老师的培养吗?对了,老师,王耀军的愿望也实现了,他是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主治医生,全国有名的骨科专家。二十年前,你经常赞扬我们郑陆镇的骨干名医瞿玉兴,说他是青年才俊。如今,王耀军像他一样,也成为了享誉江苏的名医。
王耀军:老师,您从小就教导我们脚踏实地做人,现在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尽管没有鲜花和掌声,可我却感到很充实很满足。
陆斌:(抢说)老师,我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一名篮球队员,还进了国家队呢,我付出了很大努力,但与老师的教育也是分不开的。这是我得的第一枚奖牌,送给您——老师。
老师:(高兴地)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
陈昱:呀,有人在传我(拿起手机),喂,什么事?啊,那些机器,很快就用特快送过去。
老师:没想到当年的淘气包陈昱现在真成企业家了。(抬头看着军装的钱文冰,问)钱文冰,部队生活还好吗?
钱文冰:毕业后,我就参军了,部队生活很苦很累,但我。心甘情愿,因为我热爱这一行的平凡和伟大。老师,这是我立二等功和三等功的勋章。
老师:钱文冰,你也是好样的。(面向冯哲)
冯哲,当年你才华横溢,老师最欣赏你的文才,你的每一篇作文都让老师和同学赞叹不已。谈谈你现在的情况吧!
冯哲:好的。我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前黄高中。前黄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专攻写作。北大毕业后,我就在大学老师的指点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验生活,不辍写作。如今硕果累累,已出版了五千万字的个人作品。前年就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名牌大学纷纷邀请我去讲学。我像家乡的高晓声一样,成为一名有名的作家。我感到生活、工作十分快乐!
老师:你在初中时读书就十分勤奋,担任英语科代表。想不到你在中文上这么有成就。
(欣慰地)您们的理想都实现了,不管工作岗位在哪,却都为人民发出了光和热,做出了贡献。这是老师是最高兴的事。
同学合:是呀,我们的理想都实现了。
陈昱:老师,快吹蜡烛吧,我可馋得流口水了。(大家大笑)结束。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男:扬起理想风帆,驶向未来彼岸。
主持人合:请班主任讲话
八、班主任总结
反思与评价:这是我校的一次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在该主题班会中,同学们积极表演、体验,明确了确立理想的重要意义,小品让活动达到高潮,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20年后会怎样,为自己绘画了令人向往的蓝图。该主题班会,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树立理想,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让每一天都精彩!
3、班主任重视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导
我校要求班主任重视做好学生的个别心理疏导工作。这是因为,只有重视这项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心路历程、家庭背景、个性心理、气质、耐挫能力等,都是各不相同的,都是有差异的,在教育中,集体教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只有重视个别心理疏导,才能让教育更有针对性,取得真正的实效。
每学期,我校班主任都要“察言观色”,关注班里学生的情绪变化、心理变化,对有心理变化的学生,及时进行个别谈心。以下是笔者的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
典型案例:
让她走出心灵的沼泽地
一、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承丹萍,女,武进区郑陆镇黄天荡村歧上人。刚上初一时,她情绪不稳定。上课经常打瞌睡,精神萎靡。随着岁月的流逝,她和班内徐梅霞、张文静两人建立了友谊。但她的好友仅此二人,和其他同学基本无交往。喜怒无常,有时很开心,但有时情绪极为低落。学习成绩忽上忽下,有严重偏科现象。
二、背景资料调查
她以日记方式,自陈心曲,使笔者了解到了她的一些生活经历。
下面是她的日记摘录:
小时候,我爸妈经常打架,每次打架时间特别长,打得也特别凶。后来,妈妈收拾包袱走了,只剩下爸爸和我两个人。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没有妈妈只有半个家,没有爸爸我呀好害怕”。
我最喜欢吃香蕉,自妈妈走后,爸爸就给我买了好多好多香蕉,让我充饥。而他自己却没日没夜地赌,不愿照顾我了。记得有一个晚上,香蕉吃完了,我再也没有充饥的东西了,于是我就去找爸爸,可爸爸却不知在哪儿,我终于磕破了膝盖,趴在地上睡着了。后来,爸爸把我带到了奶奶家,就不再管我了。奶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经常骂我、打我。
后来,我在奶奶那儿终于呆不下去了,妈妈把我接到外婆那儿。那时,外公一直生病,舅舅整天在外面吊儿郎当地瞎逛。一家三口人还有我,全靠外婆捡垃圾维持生活。但外婆很疼我。
后来,妈妈又把我带走了,说要把我送到一个好的人家去。走的那天,外婆满眼是泪。我只记得,走的那天晚上,整个路上一片昏暗的橘光。
终于到了我的新家。新家的条件很不错。我有了养父、养母。当时,我的养父、养母还没有孩子。我的妈妈则和爸爸离了婚,又嫁了人。
一开始,养父、养母对我百依百顺。但后来,他们又生了个男孩,我有了个弟弟。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疼我了。特别是现在的奶奶,整天围着弟弟转,我稍有过失,她便骂我,甚至有时还打我。从那时起,我就特别羡慕同村的小孩……
在小学时,由于我学习不用功,成绩不理想,同学都看不起我。
从这段日记里,我了解了承丹萍的凄凉身世。
三、分析诊断
承丹萍幼小的时候,父母便一直打架。重男轻女的奶奶一直歧视她。承丹萍幼小的时候便在提心吊胆的日子里度过。这必然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这种创伤会伴随终生,极易使承丹萍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
承丹萍的外婆一家生活拮据,外婆靠捡垃圾维持生计。但那时只有外婆给她以温暖。这使外婆成为她心中的一盏明灯。但后来承丹萍又离开了外婆,离别情景催人泪下。这使她幼小的心灵又再次遭受创伤。
承丹萍被妈妈送到了一个家境富裕的人家,她有了养父养母。养父养母不久生了个男孩,养父、养母及奶奶对弟弟的宠爱,奶奶对她的态度,使她心里不平衡。这使她心灵上第三次遭受创伤。
承丹萍自身也有一些弱点。如爱看电视,学习不勤奋,加之她又是领养的,许多同学看不起她。承丹萍从同龄人那里得到的友爱极少。同村的小孩,承鸿莲、承丽燕、承丽君等,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受到长辈们的百般呵护。这又怎能不使她羡慕?
综上所述,承丹萍,一位女同学,从小便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磨难。而给以她鼓励、勇气、信心的人又很少。诸多因素形成了她不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指导对策
承丹萍最需要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友谊,这是使她摆脱孤独、自卑的最好良药。
老师的鼓励,会使她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由于教育的长期性、反复性特点,老师应给予的不是一次鼓励,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鼓励。
同学的友谊,能使她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同龄人往往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团结、互助的班集体气氛能使她感受到来自同学们的真诚的关爱,使她感受到:她,决不是一个被爱遗忘的角落,生活毕竟是美好的。
五、干预措施
1、班主任经常找她个别谈心。
自初一到现在,笔者找她个别谈心十余次。推心置腹的谈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次谈心时,笔者要求她畅所欲言,让她压抑的心理得以渲泄、舒缓。笔者则认真倾听,不时作些笔记。和她谈心时,笔者还采取心理置换法,谈了自己经历的一些挫折。她则感到,自己的老师在人生中也经历了不幸和挫折,从而在心理上得以平衡。
笔者经常给她讲逆境中成才的故事。如女作家海伦·凯勒是位盲人,但她矢志不渝,终成大器;安徒生出身在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但他刻苦勤奋,成为一个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贝多芬经历了许多次的挫折,后来双耳失聪,但他坚韧顽强,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伟大的音乐家,等等。同时,晓之有理,告诉她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逆境中缺乏勇气和意志。
另外,笔者告诉她:“虽然你经历了一次次挫折,但你毕竟生活在政通人和的新中国,有较好的学习环境,比旧社会连上学机会都没有的人不知要好多少倍。”她频频点头。
2、帮助她优化人际关系。
笔者找班上的一些女同学谈话,对她们说:“承丹萍从小就缺少温暖,经历了许多挫折。她的自卑和孤独是有原因的。你们要主动接近她,和她交朋友,一起谈心,一起学习。”这些女同学都很通情达理。谈话后,她们主动和承丹萍谈话、交朋友。
3、为她开展班级主题活动。
为了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班开展了一次“承丹萍,我对你说”主题班会,让每位同学走上讲台说一句话赠给承丹萍。同学们纷纷上台,有的说:“承丹萍,我想对你说,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一些波折不要紧,希望你以百倍的勇气迎接新的挑战”;有的同学说:“承丹萍,我想对你说,倘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接着,同学们又请承丹萍上台唱歌。那次主题班会,她确实很开心。
4、多给她创造表现的机会。
笔者还通过转移法,促使她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地说,就是多给她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语文课,经常鼓励她出来回答问题;劳动时,让她负责包干区卫生工作;出黑板报,经常刊登她的文章;主题班会,经常请她表演节目,等等。这使她感到在班集体中,她有用武之地,她的每一点、每一滴进步,老师和同学们都为她喝彩。
六、心育结果与分析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承丹萍基本具备了健康的心理素质。她感到进入初中以来,班集体给她带来了快乐。她不再孤独,不再自卑,学习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语文、英语等学课在班中达中上水平。对她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除了班主任的努力以外,离不开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七、小结和启示
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老师应把微笑留给学生。老师热情的鼓励、由衷的赞扬,往往会成为学生自信的源泉。
要经常找学生个别谈心。个别谈心更易畅所欲言。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有些不宜在大庭广众面前说的话,千万不要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老师应该有开阔的胸怀,民主的作风,满腔的热情。这样在个别谈心时,学生才会给你谈真心话。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生活所赋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更重要的是铸就他们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品质,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对一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教育者应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凝聚效应、驱动效应、同化效应,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走出心理的沼泽地,鼓起理想的风帆。和学生一起创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责任心的表现,更体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
“为师之道在于慈”。
对学生,多爱一点,便会有更多的教育智慧,便会有更多的成功喜悦!
4、加强阵地建设,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我校还通过加强阵地建设,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学校请一位语文老师专门负责,搜集、整理、设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字图片材料,定期放置于学校宣传橱窗内,让学生观看、讨论、写心得体会,从而充分发挥宣传橱窗的宣传功能。如,近年来,宣传橱窗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资料的主题有:快乐的钥匙,心理学的“巴纳姆效应”,心理健康的标准,“自强不息,做新世纪的主人”,等等。
我们感到,阵地的建设是学校文明的窗口,是学校德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阵地建设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给全体学生以奋发向上的力量,让学生陶冶情操,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总之,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才会在学校中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但又意义深远。生命之苗,需要我们共同浇灌。我们一定要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学生的心田,从而让学生的生命之花开得更灿烂、更亮丽!
该论文被校长远程教育培训处评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