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精神征文”
“武进精神”激我心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吴伟星
人需要有精神的支撑,才能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坚忍不拔;学校需有有精神的引领,才能发展内涵,生机盎然,人才济济;城市需要精神的激励,才能力争上游,兴旺发达,美轮美奂。
武进,历史悠久,物华天宝。淹城遗址,闻名中华;寺墩文化,底蕴深厚;阳湖文派,影响深远;孟河医派,源远流长。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武进又扛起了“苏南模式”创造了“辉煌十一五”的发展奇迹。
2012年,武进区汇八方智慧,提炼出了“实干领先、大气和谐”的新时期“武进精神”。区委周书记要求全区上下要进一步弘扬新时期“武进精神”,提振精气神、倍增自信心,为武进的跨越争先增添新的动力。新时期武进精神,吹响了时代的号角,激励着武进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不息,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培育一届又一届栋梁之材。
我认为,弘扬新时期武进精神,应该联系自身实际,从点点滴滴做起。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武进精神中的“实干”,就要求我们敬业乐业。作为一名教师,敬业乐业,便是我们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我常常为同事的敬业精神所感动着。许小云老师,常常将后进生带回家,给他们吃晚饭,甚至家长忙时让他们住在她家,辅导他们温习功课,将后进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周秋萍老师,因为白天班主任工作实在太繁忙,白天来不及批学生的作文,总是将学生的作文本带回家批改;陈召芝老师,椎间盘突出越来越严重,但仍坚持和学生个别谈心……我想,敬业的人也都乐业,他们在孜孜不倦地工作中,也体会着其间的乐趣。周秋萍老师纯朴而善良,她德才兼备,众口皆碑。有一次我问她:“周老师,你这样辛苦工作,累不累,苦不苦?”周老师笑着说:“我从不把工作当作一种负担。我两个班的学生,虽然淘气,但他们其实很讨人喜欢。”我的同事的敬业乐业精神,也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二、武进精神中的“领先”,就要求我们敢于争先。那年暑假,江校长将我叫到校长室,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学校一定要编写出一本有特色的校本教材。伟星啊,虽然我们农村初中师资力量薄弱,但只要我们行政人员带头吃苦,我们的校本教材一定能在常州领先。”暑假里,我便心无旁骛地编写校本教材。我设想:以《北塘河畔》为书名,体现郑陆特色。暑假里天气炎热。教导处三个人仅有一台电脑,而且还没安装空调,办公条件十分简陋。但我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每天在教导处办公。白天,刘教导要用电脑,我就在办公桌上奋笔疾书;晚上,我就在电脑边打文稿。每天晚上工作到凌晨十二点。每天到家,由于太晚,自来水已断,使我无法洗澡。天天如此。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教材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搜集资料工作十分烦琐。我除了上网查询外,还采访了郑陆镇的镇民,了解寺墩文化和民间传说。冒着酷暑去借阅《郑陆乡志》,了解方言文化,等等。当编写工作进入尾声的时候,我更是通宵达旦,挥汗如雨。天气的炎热,蚊子的叮咬,都没有把我吓倒,因为敢于争先的信念一直鼓舞着我。终于,十二余万字的校本教材《北塘河畔》在暑假里如期完成。“功夫不负有心人”,该教材荣获常州市一等奖,受到市、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评价。这一事例一直激励着我。我想,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只要努力,力争上游,农村初中的教科研工作一定会有声有色。
三、武进精神中的“大气”,就要求我们胸怀博大。叶澜教授说:“教师是学生生命发展的激活者,是学生人生的对话者。”这是从学生的后续发展角度来解读教师的“大气”。教师要有大气,在讲台上便应从容淡定,视野开阔,思维深刻,善于诱导,善于组织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活动,上出精彩无限的课。我认为,大气的教师,又无不讲究课堂的每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成功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每一个细节,都能显功力,显互动,显思想,显智慧,显境界,显情感。而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细节,又如一个个珍珠相互串联,构成一堂堂学生喜爱的课堂,在学生心里激起一阵阵涟漪。
四、武进精神中的“和谐”,就要求我们和谐共处。我校始终注重构建稳定融洽、积极进取的教师群体,让教师在情感激励中找到自信的感觉,在展现自我中找到成功的感觉,在校本教研中找到成长的感觉。我校的教师矢志不移地构建和谐教研组。以物理组为例,陶翔、邵一峰、李晓兰、冯炼、汤文琴、沈玉宇等老师,心底无私,人品高尚。平时集体备课,共同探讨。遇到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比赛等活动,相互协作,共同攻关,指导学生不厌其烦。他们用辛勤的努力,换来了金色盾牌。我校还始终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始终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的空间;赏识学生,营造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营造一个不断进步的空间;关爱学生,营造一个互爱互助的空间。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每一位武进人需添砖加瓦,挥洒一份汗水,奉献一份力量,付出一份智慧,才能汇聚成“实干争先,大气和谐”的武进精神。
武进精神激我心,不自扬鞭自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