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教学设计 激活一池春水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设计例谈
常州市朝阳中学 赵 琪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0个春秋,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弊病仍然未见明显改善。今年新出台了201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新版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怎样使学生享受教育所给予的新的生命力,使课堂充满成功的希望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设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下面就通过一些教学案例谈谈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
一、注重导入艺术
导入是在讲解新知识或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导环节、领起环节。一个好的导入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让文中所写的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感叩击学生心扉,产生共鸣,让学生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
新课标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开头就给学生留下一个疑问,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得到激发,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也为语文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情境。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八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说明文,文章对沙漠里千百年来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魔鬼的海、海市蜃楼和鸣沙,从科学角度作出了正确分析、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真理。说明文一般而言比较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在备课时,导入设计是围绕驴友请教问题。我是这么导入的:我有三个朋友是驴友,今天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要去腾格里沙漠游玩、探险,我说很好啊,但是呢他们想去又不敢去,因为他们听说:
1、沙漠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人一遇见就要死亡。
2、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
3、有死人死马的骨头,人马走踏的脚印,不久就为沙所盖,会迷路。
4、在沙漠里会听到吓人的轰隆的巨响。
5、还听说会有海市蜃楼。
6、会遇到沙尘暴。
这六点都是从课文中选取出来的,让学生根据驴友所提问题迅速阅读课文,提取相关信息,用自己的话帮助他们消除恐惧心理。这样的导入既巧妙地提出学习任务,又能创造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使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找出答案,从而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文本,促进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二、强化板书功能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上好课的得力助手,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与课堂上其他传递信息的手段相比,板书能多次、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朱绍禹先生说:“好的板书设计能点睛指要,给人以联想;形式多样,给人以丰富感;结构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
那么怎样能设计出独特有创意同时富有意义的板书呢?首先,教师通读课文,理出知识点,合理设计内容的排版。如朱自清《春》一课的知识要点有:课文内容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课文抓住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五种景物来写春;课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写景物的特点。知识点找出来了,再进行重难点的筛选。绘春内容、景物特点、修辞手法等是重点,板书时要突出醒目。提炼知识点时要语言简明,一般采用词语式。
其次,扣写作对象、中心、内容或情感进行联想和想象拟草图。这步是关键,板书是否具有创意就看你能否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有质的飞跃,给你的板书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你的板书赋予艺术生命的活力。如《春》一文写作对象是“春”,那么能什么来代表春呢?我想起了绿叶繁盛、花朵绽放的大树,它不正好体现春之风貌、春之精神吗?于是我将课文内容设计为三棵树,两小一大,第一棵小树是盼春,第二棵大树为绘春,第三棵小树为赞春。在绘春大树上开了5 朵花,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绘春大树的主干设计为这部分总写的内容。5 幅图画为分写,图画里板书景物特点。5 幅图画之外是绿叶部分,红花还需绿叶衬,这绿叶部分就设计板书修辞手法等知识点。就这样,一幅完美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明、直观、艺术。将课文内容高度凝练概括并明了地表达出来,又让学生容易理解、巩固、掌握,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容易学又漂亮,又因好看觉得学得有趣味。
三、情境创设要有适切性和连贯性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把精力最大程度地集中在课堂学习内容上。《我的母亲》一文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真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推荐1:那些感人的片段
母亲节到了,学校八年级开展母亲节形象代言人推举活动。候选人为孟母(孟子的母亲)、岳母(岳飞的母亲)、邹母(邹韬奋的母亲),八(5)班的推荐人为邹母。我们的手上只有……
推荐要求:要推荐那些写母亲的感人片段。
用心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概括: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感人的片段?
推荐2:那些感人的细节
过渡:仅推荐几个关于母亲的生活片段还不能够有足够的理由说服组委会。组委会要求还要能够说出那些令人感动的细节。
推荐要求:推荐感人的片段中运用的细节描写。找出四个片段中运用细节描写的地方,仔细朗读并说说这样写的效果。
推荐3:那些感人的议论
推荐要求:推荐那些感人的议论作为推荐词。
分别找出文中议论的语句,反复朗读揣摩并说说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并要自己的话组织作为推荐词。
推荐4:自己母亲的感动
借鉴本文的写法,推荐(写)两个你母亲让你感动的片段。
要求:1、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2、记叙的过程中运用细节描写。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上设计教学情境,去完成某一个教学目标,而在《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试图将概括母亲疼爱孩子的几个片段;分析文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及作用;分析文中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的作用这三个教学目标,利用情境的连续创设来完成,打破了传统的模块教学样式,通过推荐代言人的情境创设贯穿整节课,环环相扣,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都得到培养,使学生在浓浓母爱的感染下,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走进母亲的心灵底处,在一种感动中升华对母爱的理解,使其成为天地间一股永恒的浩然眷恋,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让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找到灵魂的栖息之地,让母亲宽广的胸怀成为儿女们心灵的精神家园。
总之,在新课改中语文课堂有效的导入、板书和情境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语文课堂的有效设计,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