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教案
戴溪初中蒋春霞
学习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笃、索、舆、径、素、卒,虚词:而、了、既、俱等。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结合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想:
1、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扫除字音障碍,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课时数:一课时
3、教法:引导、点拨,给以适时地帮助。
4、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
同学们,我们学的本单元主题是亲情至深,之前,我们一起跟着老师感受到了《背影》中父子情深;也感受到了《甜甜的泥土》中母子情深。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与子敬兄弟二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疏通文意。(小组展示)
1、《世说新语》及作者:
此书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它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刘义庆,南宋文学家。
2、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展示自己的朗读,各成员从字音、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推举一位到全班展示。
3、分组互动,交流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认为需要掌握的字词解释并疏通文意
(全班分为AB两组,用现代汉语分别口头翻译课文第一、二小节,组外组内分头加以评议改进。)
三、研读体会、揣摩赏析。
师过渡:我们对本文的大意都基本理解了,然而我们会翻译了,是不是就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内涵了呢?《世说新语》被公认为是中国小说的雏形。它颇似当今的微型小说,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下面我们就来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1、分小组探讨、研究:
(1)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
(说明他们兄弟情深,即使在病重中也是互通消息的,久不闻消息,当然能判断出他已经先走了)
(2)子猷明白自己的兄弟死时是什么表现?子猷又是用什么方式来悼念他的弟弟的呢?
(“了不悲”、“都不哭”)(弹琴)
(3)弹琴,但“弦不调”。“弦既不调”会是什么原因?
(①子敬病亡,琴久无人弹奏,弦松。②子猷睹物思人,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
(4)人亡时“了不悲”“都不哭”,为何弹琴后竟“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 “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而是强自抑制,情郁于中。此时睹物思人,偏“弦不调”,琴似乎也通了人性,人亡琴亦亡,更使人触景伤怀,悲痛之情再也无法抑制,喷发而出。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
链接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
材料一:《伤逝· 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
2、分小组展示(质疑)、补充。
3、小结: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全文仅84字,就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原因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只言片语或细微的举动,也就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相对比西方文学直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更加丰富深厚。而这,也是《世说新语》长盛不衰的魅力之一。
四、深情诵读、别样写作。
通过之前的品析感悟,深情诵读本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仿照老师示例,对子猷悼念子敬前后的神态、心理、动作等进行合理想象,将全文扩写成一篇400字的文章.
秋风飒飒,吹老了秋容,吹老了人生。
一些秋叶悬挂于树枝上瑟瑟发抖,另外一些早已带着叹息随波逐流赶向终点。
子猷身着白衣,直直地躺在床上,干渴的嘴唇微微动了动,口里轻声叫着:“童儿,水——”
正在清理院子的书童闻听此声,先是愣了一愣,辨认了一下声音的来源,惊喜地扑向子猷的卧房,口中大喊着:“老爷,您醒了?!”……
五、板书:
俱病笃 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 奔丧不哭
人琴俱亡 手足情深
取琴弹 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 月余亦卒
俱病笃 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 奔丧不哭
人琴俱亡 手足情深
取琴弹 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 月余亦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