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感
春日的清晨,正是酣睡时分,女儿的一声惊呼扰了我和先生的好梦。
似是瑶先是哭丧着嘟哝:“妈妈,你怎么不叫我?!”接着就听到她们两个悉悉索索穿衣和互相催促的声音。先生睡意朦胧地拿起床头的手机,禁不住乐了:才5:30呢,这俩丫头准是看错了时间!遂又是大声安慰。小家伙今日似乎特爱表现,这个说:“妈妈,我今天一点都不困!”,那个又喊:“爸爸,我今天起来一点都不觉得还想再睡噢!”于是故意先不说话,等她们踢踏着拖鞋,带着“妈妈,我已经起来了哦”的炫耀打开我们卧室门时,才夸张地伸几个大懒腰,然后惊喜地夸奖她们:“呀,宝贝好早,当年妈妈上学可曾经是迟到大王呢!”于是先生也跟着打趣,女儿们自是带着“我比妈妈厉害多了”的小骄傲下楼去了。
在洗手间刷牙,脑海里犹想着“迟到大王”的戏称 ,不由得便想到了小学时代教我的汤先生。记住她自不是因为伊与好友同名(都叫“美琴”);亦不是因为她先生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名字“作文”(小孩子学生时代大抵都是喜欢打探老师的一些小秘密的,并常常以能在同伴面前宣扬为傲,我的女儿现在也是如此);让我如此记忆犹深的,便是与这个“迟到大王”有关的记忆了。
她是四年级时教我们的。那时的村小校舍,大多都是些弃置的祠堂之类。门是木门,也絶计没有今日似的保安、门卫之类。因此,教室门的钥匙大约都是交给一个早起又认真负责的同学保管的。新学期的第一堂晨会课上,汤先生就笑眯眯地宣布说这一年的钥匙归我保管。话音甫落,教室里便已响起遍地质疑和反对声:“老师,她经常迟到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谁总结的话真好:那些年或许是添了小弟吧,母亲和父亲整日地为生计劳累,没有精力也没有那么多心思顾虑周全,一如现时的我在上班日的早晨总是觉得想再在床上多窝会儿一般,于是不止一次我都是早晨睡过了头然后胡乱往嘴里塞个什么便在金灿灿的阳光亲抚下往学校赶,耳边还会传来叔叔大妈们善意的笑声:“丫头,不急!”也曾在二年级时因到校已在上第二节课而被严厉的班主任惩罚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读她手表上的时间。想到那段经历幼小的我便没来由得害怕和烦躁。于惴惴不安的心跳声和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告状”声中汤先生依然微笑着否决了他人的提议,我便也在“听天由命”的心绪下加入了“起早摸黑”开大门一族。
犹记得不止一次,尚还在煮早饭时,大门口却响起了同学熟悉的声音,就比如现时与我一个办公室的同事J那时便是“拜访”最积极的其中一位了(那时的学校离家实在是近,若是保管钥匙的同学晚到,早到的的同学不愿等便上保管钥匙的同学家去取——或者,这也是那些年的小乐趣小骄傲吧);也不止一次,坐在场院上正香甜地吃着饭,远远地却瞧见有同伴飞奔而来,于是不管不顾地使劲往嘴里扒饭(母亲家教甚严,是绝对不允许剩饭的),然后鼓着腮帮子向同伴示意,一边咀嚼一边疾走维护着小人儿的“尊严”。现在想来,爱晚起的毛病或者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维护自尊的“比赛”中渐渐消逝的吧。
那时的村小老师,大多是民办,也大抵未接受过正统师范教育学、心理学一类的教育,但现时细细玩味汤先生当年的安排,却不得不佩服她教育的智慧。
现在的汤先生也该是年届古稀了吧,小学毕业后竟从未再遇也实是遗憾。
惟愿汤先生的晚年顺心、安康!
似是瑶先是哭丧着嘟哝:“妈妈,你怎么不叫我?!”接着就听到她们两个悉悉索索穿衣和互相催促的声音。先生睡意朦胧地拿起床头的手机,禁不住乐了:才5:30呢,这俩丫头准是看错了时间!遂又是大声安慰。小家伙今日似乎特爱表现,这个说:“妈妈,我今天一点都不困!”,那个又喊:“爸爸,我今天起来一点都不觉得还想再睡噢!”于是故意先不说话,等她们踢踏着拖鞋,带着“妈妈,我已经起来了哦”的炫耀打开我们卧室门时,才夸张地伸几个大懒腰,然后惊喜地夸奖她们:“呀,宝贝好早,当年妈妈上学可曾经是迟到大王呢!”于是先生也跟着打趣,女儿们自是带着“我比妈妈厉害多了”的小骄傲下楼去了。
在洗手间刷牙,脑海里犹想着“迟到大王”的戏称 ,不由得便想到了小学时代教我的汤先生。记住她自不是因为伊与好友同名(都叫“美琴”);亦不是因为她先生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名字“作文”(小孩子学生时代大抵都是喜欢打探老师的一些小秘密的,并常常以能在同伴面前宣扬为傲,我的女儿现在也是如此);让我如此记忆犹深的,便是与这个“迟到大王”有关的记忆了。
她是四年级时教我们的。那时的村小校舍,大多都是些弃置的祠堂之类。门是木门,也絶计没有今日似的保安、门卫之类。因此,教室门的钥匙大约都是交给一个早起又认真负责的同学保管的。新学期的第一堂晨会课上,汤先生就笑眯眯地宣布说这一年的钥匙归我保管。话音甫落,教室里便已响起遍地质疑和反对声:“老师,她经常迟到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谁总结的话真好:那些年或许是添了小弟吧,母亲和父亲整日地为生计劳累,没有精力也没有那么多心思顾虑周全,一如现时的我在上班日的早晨总是觉得想再在床上多窝会儿一般,于是不止一次我都是早晨睡过了头然后胡乱往嘴里塞个什么便在金灿灿的阳光亲抚下往学校赶,耳边还会传来叔叔大妈们善意的笑声:“丫头,不急!”也曾在二年级时因到校已在上第二节课而被严厉的班主任惩罚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读她手表上的时间。想到那段经历幼小的我便没来由得害怕和烦躁。于惴惴不安的心跳声和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告状”声中汤先生依然微笑着否决了他人的提议,我便也在“听天由命”的心绪下加入了“起早摸黑”开大门一族。
犹记得不止一次,尚还在煮早饭时,大门口却响起了同学熟悉的声音,就比如现时与我一个办公室的同事J那时便是“拜访”最积极的其中一位了(那时的学校离家实在是近,若是保管钥匙的同学晚到,早到的的同学不愿等便上保管钥匙的同学家去取——或者,这也是那些年的小乐趣小骄傲吧);也不止一次,坐在场院上正香甜地吃着饭,远远地却瞧见有同伴飞奔而来,于是不管不顾地使劲往嘴里扒饭(母亲家教甚严,是绝对不允许剩饭的),然后鼓着腮帮子向同伴示意,一边咀嚼一边疾走维护着小人儿的“尊严”。现在想来,爱晚起的毛病或者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维护自尊的“比赛”中渐渐消逝的吧。
那时的村小老师,大多是民办,也大抵未接受过正统师范教育学、心理学一类的教育,但现时细细玩味汤先生当年的安排,却不得不佩服她教育的智慧。
现在的汤先生也该是年届古稀了吧,小学毕业后竟从未再遇也实是遗憾。
惟愿汤先生的晚年顺心、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