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守法公民》说课稿
徐新英
尊敬的各位领导、兄弟学校的老师:
今天我开课的课题是《做守法公民》,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环节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这一部分内容是九年级政治第六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块,一部分是关于依法治国的基础知识,要掌握依法治国的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以及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德治国;另一部分是强调公民必须树立法治观念,尤其是青少年要学法懂法。本课是复习课,首先要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就为学生有效学习本课奠定了认知能力的基础,但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解读较多停留在感性认知的层面,存在较多的认知局限,通过本课时的有效探究与学习,有助于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促进情智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有效实现政治教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功能,设置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明确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前提。
2.能力目标:理解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德治国。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依法治国的意义,树立法治观念,做守法公民。
三、教学重难点
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预设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法治国的要求,树立法治观念。
难点: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
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学生认知发展现状和情智课堂的理念,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合作讨论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会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共同探究,突破重难点——归纳总结,思想升华。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认知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采用了2013年常州市的中考试题进行有效导入,让学生对复习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课复习的几个重点知识,并在黑板上写出,使学生加深印象,重点掌握。
为突破学生的认知瓶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情智发展,我选用一些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结合本课复习的知识设计思考探究题,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互动中实现重难点的各个击破。
如本课的三个重难点,一是依法治国的要求,二是树立法治观念,三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我分别设计了三个思考题,而每个材料都结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在讨论中有针对性,解决问题也不会太难,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一定的成就感。
首先,我联系当前清明节不文明祭扫现象,让学生讨论 :“要让清明这一传统节日融入更多文明的元素,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法律和法规。”请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此观点的合理性。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依法治国的基础知识。然后用当前的热议问题:社会困惑“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有的民众担心做善事反被诬陷讹诈,而由于自己法律知识欠缺,又没有精力处理,被讹诈后只好选择一赔了事;也有的人认为我国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担心“见义勇为”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针对上述部分民众的担心,请学生运用有关知识,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再结合我们学校每年开展的法制讲座,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说说有没有必要,为什么?从而使同学们认识到学法懂法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
通过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典型例题的分析,我又设计了一些训练题,希望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能运用例题分析中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达到巩固旧知,促进情智发展的目的。
最后,让学生谈谈上课后的收获、启示,在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思想等方面的升华中,完成对全课的解读。
六、作业设计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使政治教学真正的走进生活,生活更好的融入政治教学,我布置的作业结合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热点,是课堂探究的延续,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请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