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学反思
汤文琴
片段描述:
在执教《电磁感应 发电机》一课的过程中,当演示完线圈切割磁感线,观察到小量程电流计指针偏转后,有下面一段教学过程:
师:线圈怎样运动时,指针偏转,有电流产生?
生: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师:哪怎样运动,才是切割磁感线?
生:向东运动,或者向西运动。
师:上下运动呢?
生:不切割。
师:真的吗?
生:是的。
“U”型磁体的开口本来是向着学生的,即向西,接着老师把“U”型磁体开口向上,再把线圈向上运动,看到了指针又偏转了,说明有感应电流产生。
师:是不是向上就不切割啦?
生:不是。
师:哪应该怎样表述呢?
生:不知道。
师:哪你知道现在这种情况在切割吗?
生:知道。
师:好的,你坐下。其他同学呢?你认为怎样运动就切割了?
生:线圈运动方向与磁感线交叉时就切割,平行时就不切割。
师:同学们想一想,他的回答有道理吗?
生:有。
接着,老师在黑板上画图表示了这两种情况,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了切割的概念。
反思与评价:
该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的灵活应变与变抽象为直观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回答“向东、向西”为切割时,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与讲解,而是通过改变磁感线方向再做实验来说明这种回答的不恰当性,体现了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应变,同时也有效地解答了学生的相异构想,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还应用了画图的方法进行教学,变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形象的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切割的概念。
因此,在“切割’这一概念的教学中,老师充分运用了实验教学和图示教学法,并能随机恰当应变,运用变化的实验过程让学生明了,充分体现了情趣、灵动与智慧”的课堂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