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也能上黑板讲题
商骏涛
我很不愿提“差生”这一词,但我又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向大家说明这位学生的性质。提起该学生,除了成绩差,不认真做作业,上课昏昏欲睡外,其他方面都讨人喜欢,尤其文明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且很听从老师的使唤,从不叛逆。因此,说他“差生”,这个词似乎不太合适。
这样一个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薄弱,成绩又较差的学生,常常是被我们不重视的、不信任的对象之一。在没有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之前,每节课几乎都要不时地关照他,提醒他认真听讲,因为他有“易睡”的习惯。
自从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他睡觉的习惯慢慢地改变了,我看到他能主动地问问题,并能虚心地接受同学的辅导,把一些错误的作业再小组讨论环节及时请教与订正,与此同时,还积极举手发言,参与交流展示。
有一次,让学生讨论的是几道大题目——综合性计算题。之后的环节是小组展示,有小组长安排每组上台讲解的同学,由于不同的学生上台讲解得到的小组分不同,很多小组都在尽力给成绩薄弱的学生先辅导,然后再让他们上台讲解,以便得到更高的分数。前面几组上来的基本上是中等左右的学生,轮到第五组时,走上来的竟然是该组成绩最薄弱的学生。此时,教室里还有部分学生露出了不信任的笑声,被我及时制止了。
想不到,他上台后,不但会讲,而且还边讲边板书,把整个题目的解题过程很完整地进行了讲解与板书。讲解之后,我为了了解他对数据的理解度,就提问有关数据的物理意义,他还真的能说出来。由此可以看出,他不但记住了答案,还理解了这些数据的意义。讲完后,学生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从这里,我想到了很多。平时,像这些题目,我根本就不指望他能听懂,更不指望他能把答案写出来,即使写出来,也是按照老师的板书抄一遍,对一些数据的意义是不理解的。今天,他的讲解,那么自信与娴熟,表明他们这样的学生也是能学会的。平时,由于我们很少去耐心地给予细致的辅导,更没有让他们讲解的机会,因此他们从来都不会走上讲台,从来都不会自信地讲述。
这个教学现象,给我的启示:我们要相信学生,并给这些学生必要的辅导,让他们勇敢地站起来,走上讲台,你会发现他们也有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