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成晓媛
时间过得太快了,弹指一挥间,我成为一名教师已经有6年多的时间了。二零零七年八月,我抱着对未来既满怀憧憬又有些忐忑不安的矛盾心情踏上了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教师人生”要求教师不再把教育仅仅当作一门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学海无涯,艺无止境。自己的教育生活需要不断学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无疑成为我教育生涯道路上的一盏指明灯。本书作者语言朴实无华,案例实在,读后引起我的许多共鸣。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几点感悟。
一、实践出真知
《炸土豆条是哪里来的》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外学生学习该知识的两种方式。外国学生可以参观土豆地,看农民种植土豆。孩子们亲自种土豆,拔草,松土,收货。并跟老师一起在厨房炸土豆,直到土豆条来到了餐盘。整个过程需要4,5个月。这一系列的过程动手实践无处不在。而中国的学生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学完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体验到丝毫的动手实践的乐趣。我不仅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好像很多时候特别是概念教学的时候都是采取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往往也是被动的接受。我还给自己找理由平时上课不是公开课,一节课45分钟多了探究的时间就少了练习的时间,学生只要会做题就行了。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大多是任务观点,数学课堂死气沉沉。其实,有的时候一次小小的测量,一次小小的比较,或是一次短短的折纸,只要让学生动动手,让他们体会下实践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被激发出来。以后我还要在备课时多花时间,多设计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不能怕麻烦,要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要让学生成为乐学一族。
二、教师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
在这本书的第五辑,作者谈到了理想。以前做学生的时候理想是当一名教师。现在理想实现了,我的理想又该是什么了呢?我想我要做一名有活力有激情灵动的教师。教师的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播的过程,实质上是知识生成与生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重要责任之一就是激活知识和播种知识。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对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不具有生成性。我们应该追求的是每一节课都具有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的生成。“生成”不仅仅靠教师激思、激趣的各种手段,不仅仅靠制造悬念的技巧,真正能激活课堂,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是教师的情感,是从内心发出的激情。教师的激情源自对学生的态度,学生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群体,他们具有发展的潜能。我想只要我善于激活,就会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师的激情不仅仅表现在外表的语言与体态动作,还应当成为教材内容生命活力的“还源者”。我向往一个“春光明媚”课堂,学生沐浴其中,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三、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
《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一文读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感同身受。曾经不止一次听到“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对学生发火”,“要永远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我很惭愧,我不止一次对学生的行为大动肝火。曾经有一次,我因为有个男生课间扰乱教室纪律,我把教室里的三角板摔断了,把讲台上的玻璃敲破了。可能有些时候我确实有些小题大做,但是我们碰到学生犯错误真的每次都只能温柔地对待吗?和风细雨的说教真的每次都有用吗?作者告诉了我答案:在很多问题上,我们应当向学生表明自己的爱憎。当然教师不能用极端的手段,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爱。严厉的教师令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的微笑的教师,才会令学生敬爱。在讲理性的时代,教师对学生不道德的行为不能只有忍耐,只有苦口婆心,面对假丑恶,作为一个有健全情感的教师,我们应该直率地表达我的愤怒!
我的教育生涯还很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多学习多思考,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点评:本文有三个主要观点:“实践出真知”,“教师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作者时时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显得真实、自然、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