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耐心
王殿凯
作为教师的我们,心中都充满着对学生真诚的爱,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伴随着教育工作中烦心琐碎的事件接踵而至,我们对学生的爱越来越少,这不是吝啬而是不甘心。爱心在逐渐消失,相辅相成的耐心到哪儿去了呢?毫无疑问,对学生的教育常常是高音与辱骂相结合,遇上顽固不堪的学生,我们会选择放弃,从此,那类学生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失去了闪光点,更不会考虑今后如何地努力去唤醒他们的潜能,所以不断涌现出一批批的后进生。年复一年的恶性循环就这样开始了。去年由于一位同事病假我就接替了她的班主任工作,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着,我深深意识到做班主任和其他的任课教师还真的有所不同。一位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和灵魂,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一切,从长远来定义就是会影响着学生的一生。从我经历的班级几件事件中,我意识到我们首先要能够去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艾玛逊说过:“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尊重源于心中的爱,是爱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我们只要心中有爱,就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会尊重我们的学生,从而赢得他们的尊重。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被教师重视喜爱的学生往往进步很快,而且越变越好;被教师轻视的学生进步较慢,甚至越变越差。重视与轻视难道不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否、期望的高低有关吗?我班里的一个学生,自从我与他真诚沟通,肯定其闪光点并提出对他的期望之后,他学习的热情不断高涨,和同学们的相处日渐和谐,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大大增强。相反的一种现象,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当我们对部分学生的期望较低,甚至没有期望,学生发觉我们教师冷淡地对待他们以后,他们自我努力走向成功的信心便会大大降低,不求上进、纪律松懈、学习随便、成绩越来越差。
“耐心”对教师而言也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往往在着急的时刻不能自控,火势凶猛,越烧越旺。在焚烧耐心的同时其实我们也在销毁学生的潜能,两败俱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可以通过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找回自尊来沙里淘金,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我们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持有一定的耐心怎去苛求学生耐心对待自己枯燥的学习呢?一切都能想得通,一切都能行动。我们对待学生持有耐心,我们就能做到经常倾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忠实可信的听众,这其中隐含的力量又是推动教育教学前进的动力,我们评判学生是非的时候,忽略了自我反思的环节,我们更多时候是在学生身上捕捉问题,忽略了自己身上是否存在不足。相通了,教育是一项很能让人产生成就感的职业;想远了,教育是能让自己不断提升的职业;想久了,教育是能让自身快乐地职业。萦绕在耳畔的“烦心”和“焦躁”,其实爱心和耐心是可以征服和驱除的!
点评:本文抓住“爱心”与“耐心”来写,结合自身的班主任工作实际,深入阐述。“爱心”与“耐心”,就是教育成功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