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王 建
空闲的时间,我继续细细品味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书中用我们生活中最平实朴素的语言文字,最真实形象的案例,最贴近我们教师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教师职业,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近细读了三辑:“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在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让我这个一线青年教师感觉受益匪浅。
1、在《尊重常识》一辑中,吴非老师感慨“教育的一个特征:慢” 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必须遵守,不能绕过去。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不同的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往往比拔苗助长带来更好的效果。我们要有爱心和耐心,对我们的学生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将收获每一个孩子带给我的不同惊喜。
2、在《不放弃理想》这一辑中,吴非老师耐心地告诫青年教师:“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把自己的价值观传达给所教的学生,如果没有为人师表的自身素养,对生活中的美好熟视无睹,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如何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3、在读了《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一辑中,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敬重崇高,否则学生会猥琐;我们要维护正义,否则学生会丧失羞耻感;我们要看重诚信,否则学生会心以奸诈为荣;我们要尊重文明,否则学生会比赛粗野……。青年教师应做到一个“心中有爱的教师”:我们应从一切小事中尊重和理解学生,蹲下身子来关注每一位学生,要以爱为核心,不苛求,面带微笑、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体罚学生”、“多一句表扬,少一句批评”这应该成为教师的座右铭。教师应严格整改自己的不良教育行为,努力争做“三好教师”。让尊重和理解落到实处,让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再成为期待。
我们每天面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做为一名教师,第一要学会宽容,对学生有爱。第二要会引导,告诉孩子怎样才可以做得更好,还应有教育的时机,表扬和批评选对时机;还应有用恰当的手段激发保护孩子的兴趣等等。
吴非老师淳淳慢慢与我们诉说,教育的常识其实就是我们每天的平平常常的教育规律,难的是落实到实践中,变成我们自觉的思想和行动。读了吴非老师的文章,我感悟了:但更感觉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陶行知先生主张知行合一,我也希望自己把读书的感悟落实到一点一滴的行动中。
点评:“教育的常识其实就是我们每天的平平常常的教育规律,难的是落实到实践中,变成我们自觉的思想和行动。”很有见地。知行合一,让自己的教学行为更符合教育规律,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