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课堂实录
一、导语
说起台阶,我们城里的孩子都很熟悉:每天,踏着台阶,我们就进入了高楼大厦,迈上了更高的殿堂。而在我国一些地方的农村,房前也有台阶,其中蕴含着多少感人的故事呢?今天,作者李森祥就带我们去一户农家的确良台阶上走一走!
二、容及步骤
(一)自主学习
师:这节课,让我们师生走进语文学习的乐园。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四方面的学习内容:1、读台阶——朗读小组;2、说台阶——人物评论组;3、品台阶——语言赏析组;4、画台阶——板书设计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喜好,自主选择其中一方面的学习内容,然后组成学习小组,稍微考虑一下。1、2、3、4,行动!
师:现在,大家都有自己的选择,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学习,10分钟后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如果你还需要帮助,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上来点击鼠标,老师会给你一些提示。好,开始!
(二)交流学习
师:看得出来,大家研讨很热烈,接下来我们四个小组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成绩,这期间,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第一组,朗读小组
生:本文是一篇小说,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父亲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在当地有一种说法,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高,于是父亲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辛辛苦苦地劳动,攒了大半辈子,终于盖起了新屋子,台阶高了,父亲却老了,身体也累垮了。
由于篇幅较长,我们在这选读其中的一部分,10~~~16自然段,不是文章的高潮,但我们认为小说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朗读10~~~16自然段
师:大家认为他们读得怎么样啊?
生:我觉得他们安排得非常好,通过他们的朗读我们就很容易发现,这部分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有的同学读的是父亲总的辛苦,有的同学读的是具体描写在大热天和冬天父亲是如何辛勤地劳动,安排得非常合理,而且语气也特别舒缓,很好地表现出了父亲在准备过程中的那份艰辛与漫长。
师:可以说读得很投入,听的也很认真,点评的也很专业。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研究,提出了人类需要的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共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那么父亲花去半辈子的精力去建造的高台阶是哪一种需要呢?当然是尊重的需要!
生:是为了提高他们家在当地的地位,他们过了一辈子,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父亲一生都是在为追求他们家的生存地位、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而奋斗。
师:抓住了这句话就等于拿到了走进这篇文章的钥匙(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第二小组汇报成果!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让我们走近文章的人物。
生:概括地说,这篇小说逆造了父亲——一个典型农民形象。具体地说:
(1)他是一个要强、不甘于低人一等的、有着自己的理想、有着自己的淳朴目标的人,表现在他不满足于自己的台阶低,哪怕倾尽大半辈子心血也一定要造一座有着高台阶、属于自己的新屋。
(2)父亲是一个拼命苦干、具有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精神的人,表现在他为了建造新屋的漫长而艰辛的准备过程。
(3)父亲又是一个自卑的人,表现在新的台阶建成后,他又不好意思坐在上面。
(4)我认为“自卑”这个词用的不确切,父亲为什么不好意思坐,这表现出他的老实、厚道、谦逊、不炫耀的心理,其中看电视这段所表现的是中国传统农民身上所共同拥有的特点,所以我认为不应该用“自卑”这个词,右换成“谦卑”。
师:这个词改得好,用“谦卑”才更准确。
生:他们分析得很好,父亲身上的确有着优秀的品质,我们在朗读文章时总感到特别的辛酸,文章笼罩在一种悲凉的气气氛当中,让人感到压抑,这是为什么?
我奉送也有同感,我们在设计板书时,将父亲的前后进行了对比,发现父亲为了实现九级台阶的梦想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不仅人老了,身体也垮了。作者为什么写的这么悲,不是好人一生平安吗?为什么不安排一个让父亲安度晚年的结局呢?
生:农村的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只是我们不熟悉罢了,不是他一个人苦,其实其它的农民都和父亲一样的生活,很普通。
师:两位同学目光敏锐,善于发现问题,父亲悲苦的根源在哪里呢?在于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低下。这篇小说,作者不仅以崇敬的心情讴歌了父亲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好品质,而且以怜悯的心情展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活状态,从而发出了时代的呼唤:迫切要求提高生产力、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让农民的生活迈上新的台阶。十分可喜的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今日的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我们依然要一如既往地关注农村发展,关心农民生活。
生:我也有问题,我们一直说父亲,讲父亲,可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叫父亲呢?这样的题目是不是太平淡了?
生:这样的题目并不平淡,以台阶为题,一方面表现了本文的感情线索,另一主面也在表现着中心,父亲的好品质和农村的贫困落后都是利用台阶来表现出来的。可以说台阶是全文的文眼,像《背影》一样描写父爱,题目却是背影一样的道理。
师:联系过去所学的,融会贯通,好!语言赏析组又有哪些收获呢?
生:文章语言精心之处有好多,我们选择了几处人物描写的地方与大家共享。
(1)13段:“专注的目光”这个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对别人家台阶的羡慕,同时又融情于景:“摇来摇去的树枝就好像绵长的思绪”,他下定决心:也要建高台阶!
(2)21段:这里的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发父亲与众不同的高兴样子,表现了他谦逊的心理。
(3)30段;外貌描写,表现父亲人老了,不能劳动了的那种沮丧,让人心酸。
生:我们在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时,可以采用老师平时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第一人称说人物的心里话。如13段“专注的目光”仿佛就像是听见父亲在心中说:“瞧瞧人家那台阶有多气派,这辈子一定得盖个有高台阶的新房子,叫大人小孩子们也都神气神气,咱身体好,有的是力气,拼命干,早晚有攒够钱的那天!”我觉得用这种方法很容易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师:大家可以多尝试一下这样的方法,关注学习过程,好的学习方法。
生:我们朗读课文时,觉得第24段写的最精彩,一系列表示时间的词语、一系列的动词、一系列的神态描写,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台阶要建成时父亲的兴奋心情。师:给大家读一读吧!
生:读第24段。
师:听你读的非常有感染力,那种心情分明就在眼前!
我们分析过后一起来关注一下板书组的设计,说一说设计意图。
生:这个板书一方面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让大家明确本文的结构及部分内容;另一方面力求突出本文的线索:以台阶为线索行文的——清楚明了、朴华无实。
生:我们想修改一下?上来说一下吧!(师)这个板书主要想体现本文的中心。本文讴歌了父亲的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但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农村落后的面貌也要加进去,不知写哪好,——-寻求援助
生:这个板书画了九级台阶很形象,同时我们也可把它看成是三角形,那么底边是父亲不甘落后赢得尊重的愿望,顶点是人生的最高的台阶,斜边是父亲实现理想的艰辛过程,而我们都知道,在三角形中顶点到边的距离最大,父亲正是走了这条最漫长的道路,哪条路最短呢?这条直角边才是实现理想的最短的路途,这条直角边在启示着我们应立即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让农民少走弯路,真正过上高层次的幸福生活。
师:联系数学学科,设计合理、发言精彩,充分证明了各学科的齐头并进,才会有更大的发挥,用数学几何知识解了一道语文难题,体现了各学科的融会贯通,非常精彩。
生:本单元的《背影》、《老王》都有插图,我们的同学也为本文画了一幅插图,请大家欣赏。
三、拓展学习
师:大家的学习热情令老师感动,你们的聪明才智让老师佩服,在这里老师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感受。优秀作品总是让人们产生共鸣,学习本文不仅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画面上的老人就是我的父亲,他是农垦的一位退休工人,年轻时每月只有38元5角,却养育了我们姐妹四人,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父亲的那句话:只要你们能好好学习,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们上学!而如今,花甲之年的父亲又高高地抱起了我的儿子。那天,我听到他对孩子说:“小外孙,我要活到80岁,看着你读博士后呢!”这就是我的父亲,天底下最最普通话却是我眼中最最伟大的父亲!
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想起了你们自己的父亲,请看老师为大家做的短片,在大屏幕上你是否看到了自己的父亲?你愿意把深藏心中的关于父亲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生:老师让我找几张爸爸的照片,我回家翻起了久已不翻的影集,看着爸爸的照片,我不禁感叹于他年轻时的洒脱,虽然容貌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那眼神中流露出的沧桑、成熟、深沉,却分明是岁月的沉淀。他那年轻时清瘦的面颊已经变得丰满,原本凌乱不羁的胡子也已消失,原本茂密的头发也已经稀疏。
再看看不断成长的我,人呀呀学语,到好奇天真,从调皮捣乱到渐渐懂事,到朝气蓬勃,我忽然发现是我的成长耗费了父亲太多的心血。因为我,让爸的生活更加热闹;因为我,爸爸的工作更有干劲,因为我,爸爸的心中常充满喜悦和幸福……
现在我已经长大,不用再让爸爸那么过多地操心了!
我多么希望能快点长大,帮爸爸多分担些什么,让他一些烦恼网一些快乐,时间的老人啊请慢下你的脚步吧,让我亲爱的爸爸慢慢变老,这就是一个做女儿的心愿了!!
师:(1)今天我们有录像,老师把它刻成碟,你们把它做为礼物送给自己的父亲好吗?(2)如果父亲听到了你的这番话,一定会无限感慨的,他会为因为有你这样懂事的孩子感到骄傲的!
“最美深山女教师”红遍网络,质疑之声不断,真相如何?请看记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