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如何保护和开发家乡的人文资源”研究性学习案例
发布时间:2011-04-03   点击:   来源:   作者: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如何保护和开发家乡的人文资源”
研究性学习案例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江建林 吴伟星
对青少年加强公民教育,增强公民意识,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本学期,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初中积极参与江苏省教研室主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项目”,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的问题是“如何保护和开发家乡的人文资源”,主要研究方向为两个方面:一是家乡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二是家乡名人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开学以来,郑陆初中组织同学开展了调查研究、实地考察、采访领导等一系列活动。寺墩、高晓声故居等地,都留下了同学们苦苦寻觅、探索的足迹。本案例着重描述保护和开发家乡的文物资源——寺墩文化,并从教师的角度对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一深入的反思。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情景描述——探访家乡的文物古迹
1、实地考察
2006226日,吴伟星老师带领初一(6)班冯哲、李海莹、孙明程等11位同学,来到郑陆镇三皇庙村,实地考察了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寺墩遗址。
寺墩是三皇庙村突兀出的一大土墩。因墩上曾建有南城寺,故取名寺墩。民间留下了对寺墩的种种神奇、美丽的传说。近年经过考古队多次发掘,终于揭开了千古迷墩之谜。从出土的大批玉琮、玉璧、玉带、石器、陶器等来看,证实了这里原是一座4500年前的古城池的中心,属良渚文化的高级阶段。其中一件玉琮有1336.1厘米,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大玉琮,被称为“惊世之宝”。部分文物曾在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同学们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寺墩遗址的中心位置极似一只刚从河中爬上岸的乌龟,头、足、背、尾依稀可见。墩上树立一石碑,上面刻有“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几个大字。但令人痛心的是,一根较粗的热气管道横穿土墩而过,另外,东面寺墩上,当地村民为其先辈建立了不少坟墓。可见一些居民文物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寺墩之东不远,有一条小河,小河边是一座村庄,绿树成荫,屋舍俨然。孙明程同学用数码相机在实地拍了不少照片。
2、到镇政府采访
39日,我校将研究性学习活动推向高潮。在江校长的协调下,郑陆初中初一(6)班冯哲、姚城等六位学生代表到郑陆镇镇政府三楼会议室,采访镇政府有关负责同志。郑陆镇政府副镇长陆秋娥同志、郑陆镇党委委员查健同志亲自接受采访。郑陆镇原文化站站长钱建平同志、郑陆镇图书馆原负责人奚鸣鹤同志也到会热情地回答小记者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我班由李海莹同学作为“首席小记者”,采访原文化站站长钱建初同志。以下为采访片断(李海莹同学简称李,钱建初同志简称钱)。
李:请问钱站长,寺墩的地形地貌情况是怎样的?
钱:寺墩遗址,呈椭圆形,原来高20多米,东、西各100米,南北长80米。据考古专家研究,已基本确定寺墩遗址本来面积约为90万平方米,属良渚文化,系人工堆筑而成的祭坛。
李:已出土哪些文物,这些文物现在在哪里?
钱:主要有玉琮、玉璧、玉钺、玉带钩及陶器、石器等。颜色有碧青、乳白、红褐、奶黄等。玉琮为外方内圆方柱体,从一节到十五节不等,上大下小,有圆孔。出土的玉钺,青白色中隐现绿斑,呈扁平梯形,上部有一圆孔,顶中部凹进呈半圆状,圆弧刃,没有磨出刃口,属于良渚文化出土玉钺之精品。玉带钩宽2.3厘米,4.6厘米,乳白色,素面,通体琢磨十分光滑,不但其本身价值极为珍贵,而且填补了江苏良渚文化遗址中未发现玉带钩的空白。寺墩遗址“五号”大墓发现后,《中国文物报》1995625日发表了《良渚文化考古获重要成果——寺墩遗址发掘为探索中国文明起源提供重要例证》的报道。这些文物,现在在市、区、省、国家博物馆均有收藏。
李:你认为寺墩文化有何重要意义?
钱:1936年浙江余杭良渚镇发现四、五千年前人类有文化遗址,史称“良渚文化”。从考古发掘看,寺墩属良渚文化中的高级阶段。中华民族发祥地在黄河流域,但寺墩的考古证明,长江流域也孕育了中华民族。考古专家称,寺墩两道河具有分界和保护作用,其功能相当于城墙,具有太湖地区早期城池的特点。有城出现是国家起源的重要标志,寺墩的考古发现,将中国的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年,其意义无比深远。
李:你能介绍一下寺墩的出土的过程吗?
钱:197810月至12月、19792月至3月、198210月至11月,南京博物院三次组队对寺墩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其中第三次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出土玉器107件,其中出土的一件玉琮为13节,高36.1米,被誉为“惊世之宝”。199310月、199412月,南京博物院又组队对寺墩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后一次同样取得了重大成果,不但发现寺墩遗址为二城二河的建筑形制,而且在“五号”墓中还出土了由数十件玉珠、玉管、锥形坠组合而成的玉项链一串,大、小玉琮各1件,大玉璧1件,玉钺1件,玉带钩2件。其文物价值自不待言。
李:听说寺墩周围曾发生偷盗文物现象,你能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吗?
钱:第一次在199510月中旬,盗贼盗挖了宽约2米、深约3米的大洞。199511月底又相继盗挖了几个大洞。镇派出所、市公安局立案侦查,派人内查外调,并派人伏击,发现在郑陆镇登攀桥边有一辆轿车,为盗贼的运输工具,并在盗洞内发现遗留的作案工具。经公安局专家分析,这几次盗挖系北方专业盗窃人员所为。后来由于上级公安部门采取了相应措施,盗贼再没有敢来作案。
李:镇有关单位采取什么措施制止不法分子偷盗文物?
钱:镇政府和镇派出所派联防队员巡逻检查,同时派三皇庙村治保主任张敏芳同志任文物专管员,负责寺墩文物的保护工作。
李:据悉,三皇庙村将要进行公路改造,一条省道将要从这里穿过。公路改造(或居民住宅改造),是否能不破坏省政府划定的文物保护相应区域?
钱:我已特意询问了镇政府殷副镇长,他代表镇政府答复说,这条省道不会破坏省政府划定的文物保护相应区域。居民住宅改造,也不会破坏省政府划定的文物保护相应区域。镇党委、镇政府一直有意向将寺墩遗址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镇土管所对居民住宅改造一定会科学规划,严格把关。
李:对寺墩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你有哪些建议?
钱:寺墩周围200米之内,禁止一切建筑物出现。最好成立博物馆,建立旅游点,并将博物馆、寺墩遗址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谢谢钱站长!
钱:不用谢。希望你们通过这次活动,更加热爱家乡,更加勤奋学习,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3、深入分析
进村采访后,同学们感到受益匪浅。冯哲同学说:“不参加这次活动,我还不知道寺墩遗址竟然蕴育着如此丰富的价值。太不可思议了,四五千年的先辈竟能创造出如此精湛的器具。中华民族的文明真是源远流长啊!”
老师启发同学:“同学们,要研究寺墩文化,光靠实地考察、进村走访是远远不够的。研究要深入,还要查阅资料、深入分析。请你们上网查询、去图书馆查阅,并通过合作学习,重点解决‘寺墩文化有何重要意义’这一问题。”
同学们主要利用周六、周日时间,通过上网、走进图书馆等途径,查阅到了相关资料。主要以研究玉琮、玉璧、玉钺为切入点,研究寺墩文化的深远意义。
通过查阅资料、深入分析,同学们研究出寺墩文化的重要意义如下:
玉琮、玉璧,古代是祭祀天地的礼器,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周礼》载云:“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钺则是古代征伐及拥有军权的标志。《史记·殷本纪》云:“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虢季子白盘》有铭文:“赐用钺,用征蛮方。”
综合寺墩文化的考古发掘资料,可得出四方面重要信息:一是寺墩遗址良渚文化时期,家庭私有制已产生,且贫富悬殊,人的社会地会也有高低和贵贱之分,社会已有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社会进入到奴隶制社会;二是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用于卫君、屯民及防御的城池建筑;三是已经有了集神权、军权和王权于一身的统治者;四是社会已经有了不同的分工,农业生产及手工制造业水平已很高。如玉器的琢磨、雕刻及抛光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令人惊叹的地步。
4、出谋划策
接着,吴老师又启发全班同学:“寺墩文化意义深远。我们身在郑陆,为家乡有如此光辉灿烂的文化资源而激动不已。那么,如何保护我们家乡的文物资源呢,请同学们出谋划策,向镇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同学们回家后冥思苦想。第二天,纷纷将写有自己建议的作业纸上交老师。经过整理,同学们的主要建议有:
1)成立寺墩文物保护的相应组织机构;
2)制定好寺墩保护的长远规划;
3)寺墩遗址保护区域内设立戒牌;
4)做好宣传工作,向村民大力宣传寺墩文化的重要意义,提高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5)郑陆镇各中小学开设“寺墩文化”的校本课程,让青少年深入了解家乡丰富的文化资源,懂得珍惜、爱护家乡的文化资源。
6)与省、市、区文物主管部门联系,整理寺墩遗址出土的文物资料,并请有关专家写文章,编写一本有质量的《寺墩文化》一书,扩大寺墩文化的影响。
7)封墩育林。在寺墩附近(至少200米之外)规划经济林区(如银杏林、枇杷林、葡萄林等),让园内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建成观光果园。
8)每天晚上,三皇庙村委要派人在寺墩附近的民宅里定点观察,严防偷盗文物现象的发生。
5、学会反思
“探访家乡的文物古迹”活动即将进入尾声,吴老师又指导学生写反思性日记。通过反思,同学们将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记录下来,将自己在活动中的真实体验整理出来。
如,冯哲同学写到:“这次对寺墩的实地考察和采访王宇清爷爷的活动是我们走出课堂后的一次实践活动。我意识到由于一些村民文物保护意识很弱。最典型的是在寺墩的东面建坟墓。我感到向村民宣传寺墩文化的意义实在太重要了。只有宣传深入人心,村民才会爱护寺墩、保护寺墩。”
二、反思与评价
1 现代公民应有的“自主、公心、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公共精神,依靠我们学校里的“教化式”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教师“包办式”的班集体建设是不可能实现的。公共精神来源于人们的自主的和积极的集体生活或公共生活,来源于尊重个人意志的集体生活或公共生活,来源于人们的有着个人权利、自由和责任的集体生活或公共生活等等。公共心、责任心、同情心等只能从人们积极参与的集体生活和公共交往中培养起来。在学校里,青少年真正的公民生活很缺乏。我们感到,参加“如何保护和开发家乡的人文资源”这一活动,不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了家乡的无比丰富的人文资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青他们的公民意识,他们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树立起参与家乡相关政策的制订和改进的社会责任感。
2、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在“如何保护和开发家乡的人文资源”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各位同学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是因人而异的,他们的收获也是独特的。因此,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各位同学的个别差异性。如,在活动中,考虑到冯哲同学组织能力较强,我们让她担任活动小组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考虑到孙明程同学擅长摄影,我们让他负责拍摄照片;考虑到李海莹同学擅长口语表达,我们让她担当“首席小记者”。另外,写反思性日记,也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避免人云亦云。
2、我们不能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在“参加活动即可”这一浅层次上,而要让学生在活动之前、活动之中、活动之后学会设计、学会实践、学会合作、学会反思、学会创造。以“如何保护和开发家乡的人文资源”这一活动为例,并不是去调查了、去采访了,活动就结束了,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你体验到了什么?你感悟到了什么?寺墩文化保护面临严竣的挑战,你对保护寺墩文化有何建议?你在活动中有什么更深入的思考?
3、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在活动中,应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能力的过程,培养他们公民素质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从问题选择、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制订方案到举行听证演示,所有过程都由学生自主进行,老师则担当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的角色。
4、研究性学习活动要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考察、调查、采访、搜集、查阅、设计、反思,等等,无不重视“体验”。不活动就没有关于这一专题的真切体验,在活动中不思考或在活动中仅进行浅层次的思考就没有深层次的体验。因此,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鼓励学生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向政府部门就某一项政策提出建议。只有这样,学生的体验才有了更高的立足点和支撑点,做到高瞻远瞩。没有思考,很难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生成;没有生成,就没有发展。
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关注社会!
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参与,学会思考!
    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