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这个提法在很久以前已被教育界人士所重视。但传统教学一直不能完完全全地解决这一问题。现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诞生了,随之而来的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介入,令小学语文教学走向新的里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很值得研究的,我校就值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核心思想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核心思想是主动学习,发展创新。
我们的口号是: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发展思维,不断求异创新。发展必须是学生主动去追求的,主动获得的。只有在不断地参与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进入最优化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基础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从师学习的人,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在教育双边活动过程中,学生必然处于受教育的地位。但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和接受教训的“听话机”,而是活生生的社会的人,是有自觉能动性的主体。学生学习虽有教师指导,但毕竟要他们自己来进行学习活动,因而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就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过程正是根据这些,让教师起主导作用,使学生从感性上形象地去体会自身的主体地位及意义。
(二)理论基础二:学生“独立性”的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性格的,他们有独立的要求,不高兴教师总是手把手地教,而渴望独立地学习、生活。虽然小学生还不成熟,缺乏独立的能力,但他们这种希望独立的心理特点对他们的发展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了这种意识,他们才会逐渐地成长、成熟,才会自强不息,做一个社会化的人。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正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使他们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评价自己。
(三)理论基础三:学生主动学习,促进认知发展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也就是使学生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能力就随之得到发展。知识结构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不断改变。
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经过不断地试验研究,我们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大阅读量,力求轻负担,高质量。三个阶段分别是:一、激发动机,明确目标;二、指导自学,协作理解;三、检测反馈,发展创新。下面是各阶段的实施情况:
(一)激发动机,明确目标
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它的心理成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的目的性;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学生的成就愿望。对小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性、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第一阶段通过以“疑”激趣,讨论目标;做做玩玩,提问定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1.以“疑”激趣,讨论目标
提出疑问不仅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认为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媒体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下,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生动的静止图像,吸引学生注意。帮助学生迅速地把直觉感知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正确的概念。具体操作方法有:
⑴媒体设景,激发质疑,讨论目标
媒体设景,激发质疑,讨论目标就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创设情景,使课文的片断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形象,激发他们提出疑问,进而明确学习目标。如在教学《小马过河》一课时,先播放课文动画,当播到“小马帮老马驮半口袋麦子向磨坊跑去,来到一条小河边”的片断时,教师就暂停动画,问:“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学生们纷纷举手,跃跃欲答。有的说:“小马来到河边,想些什么呢?”有的说:“这条河深吗?”有的说:“小马怎样过河呢?”……接着要求学生讨论并自由阅读学习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②理解课文,能回答问题。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出示课题,诱发质疑,明确目标
出示课题,诱发提问,明确目标就是出示课题,让学生思考就课题意思会想到什么,从而根据疑问明确学习目标。如教学《我们也要当红军》时,直接示题后问:就课题意思,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我们”是指谁?、“我们”为什么要当红军?、“我们”能当上红军吗?等。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学习目标自觉学习。
⑶巧解课题,图文设疑,明确目标
如教学《刻舟求剑》时,利用计算机显示各词素的意思引导学生利用分解语素法理解“刻舟求剑”这个词语。老师边说“刻”的意思边按计算机中的“刻”字,每位学生的计算机就立刻出现那个人刻记号的图;边说“求”的意思边在计算机上出示那个人跳下水找宝剑的图。然后引导学生设问:谁在船上刻记号找宝剑?在船上刻记号能把宝剑找到吗?为什么?然后要求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并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课文。
2.做做玩玩,提问定标
孩子天性好动。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玩一玩,来体验课文的情趣、意境,提出疑问明确目标。如,在教《小小的船》这课时,我先让学生每人动手折一只小船,然后问:你们手中的小船像什么?如果你坐在这只船上,你会看到些什么?学生回答,继而认定学习目标。
媒体的介入符合学生具体、直观的思维特点,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动机的激发,认定目标,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目的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