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着 快乐着 收获着
——郑陆初中教工体育节、艺术节活动掠影
为丰富教职工的精神生活,凝聚人心,增强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奋进意识,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郑陆初中隆重举行教工体育节、艺术节。
本届体育节、艺术节项目丰富,传统项目和新设项目并存,体现了“立足传统,勇于创新,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原则。主要项目有:跳绳、踢毽、篮球投篮比赛、巷子赶“猪”比赛、钢笔和粉笔字书法赛、软式排球比赛、一圈到底。其中,“一圈到底”是集体创新项目,“巷子赶猪”是个人创新项目。
陶翔老师协助校工会主席陈光华副校长,制订了比赛规则,利用网络对比赛规则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学校安排曹志强、刘利珍、王晓波、马志常、牟耀辉等老师,精心组织,利用上午大课间、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比赛。
“一圈到底”比赛场面热火朝天。“一圈到底”的比赛方法是:“以团队为比赛对象,通过一组成员手拉着手,在不使用手的情况下,让呼啦圈在团队当中走二圈”。“一圈到底”以年级组为单位。教职工们纷纷摩拳擦掌,一试身手。结果,初二年级组获得了冠军,初三年级组获得了亚军。
“巷子赶猪”比赛场面扣人心弦。“巷子赶猪”的比赛方法是:“在15米的直线跑道上进行折返跑。跑道一端为起点也是终点,另一端设有绕桩。比赛开始,运动员在起点用一根竹竿拨动一球(排球,比喻“小猪”),将“猪”赶向绕桩(作为“食槽”)。在绕过桩后,回到起始点一瞬间停表。一组3—6人,按跑道同时进行比赛。从起点开始,到人与球全部越过终点线,这段时间为比赛的成绩,所用时间最少的获胜”。比赛前,各位参赛教工进行了“热身赛”。比赛时,三个人同时站在起点。只听马志常老师“预备,起”,一声令下,比赛选手迅速用小竹竿赶着“小猪”,而那调皮的“小猪”,有时还真不听话,跑到别的跑道去了,急得选手连忙又用小竹竿赶了回来,但却让别的选手赢得了先机。此时,两旁的加油声声声悦耳,裁判的哨子声时起时伏。男子组的邵一锋、江华、陶翔、王建、蒋洪涛、张涛、薛东升、陆小锋等老师,女子组的杜蓉、周秋萍、高佳萍、张洁、胡佳妮、刘利珍、唐红艳、陆群等老师,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软式排球比赛场面激动人心。以年级组为单位,比赛上场人员为3男3女,替补人员3—6人,男女位置不限。比赛采用单循环制,每场三局两胜制,决胜局比赛采用15分制。各年级组精选了种子选手,其他选手作为啦啦队和替补队员。赛场上,紧张激烈,四处可见生龙活虎的身影,四处可见一张张蓬勃向上、力争上游的笑脸。比赛共分三场:第一场是初三队与初二队,第二场是初二队与初一队,第三场是初三队与初一队。每一队,都阵容强大,强将如林。初一队的马志常、唐勇、陶乐乐、刘晓玉、唐红艳、沈群英、蒋洪涛、李新育等老师,初二队的江华、邵一锋、薛东升、高佳萍、胡佳妮、叶丽芬等老师,初三队的刘玉峰、毛刘红、张洁、陶翔、江丽英、陈敏、李晓兰等老师,在比赛中勇于拼搏,力争上游。观看的老师,或为精彩的发球而喝彩,或为勇猛的扣球而叫好,或为未过网的“一球”而惋惜,或为“一球定乾坤”的那一球而庆幸……第三场,临近尾声。虽然所在年级组反败为胜“希望渺茫”,但李新育老师像铁塔一般地站到了主力队员的位置,用手斩钉截铁地一挥,说“来吧,我们不服输!”他的那种执着的劲儿,让大家折服不已。后来,钱校长、陈校长、商校长都到场,为大家鼓劲加油。最后,初三队获得了冠军。
书法比赛场面别样精彩。比赛在阶梯教室举行。由陈校长和牟耀辉老师主持。滕金、陈敏、陆群、李新育、杨桃娟、卜萍、刘晓玉、周秋萍、成晓媛、吴伟星等书法爱好者,都端坐在教室里,一丝不苟地用黑色签字笔书写着古诗。有些老师书写了一次,不满意,又问牟老师要了一张书写纸,重新一笔一画地书写起来。他们书写的字,或工整,或娟秀,或飘逸,或儒雅、或细腻……写完钢笔字,参赛者又在小黑板上写粉笔字。一些老师,写了擦,擦了写,不写到满意不罢休,将精益求精、力争上游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次教工体育节、艺术节活动中,一些选手脱颖而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能否让其他教工共享他们的成功经验?为此,校工会组织骨干力量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冠军”进行了采访,希望得到成功的“核心机密”。从下列几位“冠军”的回答中,也许我们能“一见端倪”。
汤文琴老师在这次投篮中,投进了7只球(共投10只球)。在谈到比赛经验时,汤老师强调:“一是要有自信心。二是要瞄准目标,专心致志,不受干扰;三是要注意姿势、角度、力度。”
李晓兰老师参加踢毽比赛,一分钟内踢了112个,成为女子组当之无愧的“冠军”。在谈到比赛经验时,李老师说:“一是毽子要选好。二是要掌握技巧。踢时不能踢在毛上,要踢在毽垫上。三是要控制方向。踢时要快,要稳。”
陶永娟老师在跳绳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她说:“跳绳确实是一项十分有益的体育活动。平时要多练习。练技术,练耐久力。要注意动作的协调性,甩绳时力度要均匀。”
邵一峰老师是“巷子赶猪”项目男子组的冠军。他说:“一是要注意动作的协调性;二要有淡定的心理,不要紧张。一紧张,就会手忙脚乱,速度就快不起来。三要注重技巧,要赶‘球’的中下部。用力要均匀。身体要配合好。”
陈敏老师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她学生时代就喜欢练钢笔字。这次,她和滕金老师获得了书法比赛一等奖。她说:“书法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磨练人坚强的意志。平时有空要多练习。多看看字帖,多揣摩揣摩,并要练出自己的风格。主要是要注意字的笔法和结构。”采访陈敏老师时,在场的卜萍、沈亚南、杜蓉、杨桃娟、宋彩虹等老师,都认为书法是教师的基本功,一手好字,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写字一丝不苟的态度,本身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
参加了这次教工体育节、艺术节,教师们有何感想和收获?校工会采访了两位老师:滕金老师和陶乐乐老师。
滕金老师是来郑陆初中交流的美术老师。她是一位硕士研究生。她说:“第一次参加郑中的体育节、艺术节,感觉很是有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集体排队,考验的是大家的团队合作能力。各个年级的老师,即使很多人不会打软式排球,但是为了团队的荣誉,也‘挺身而出’,热情高涨。我感到这样的文体活动,非常有意义。一个学校或是其他任何一个团体,都应经常开展团队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这对一个集体的发展非常重要。除了集体活动,本次活动还设置了很多单项活动,每一位老师参加活动,都很投入。这次,我报了书法比赛项目,我深深地体会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我参加了一次又一次书法比赛,每一次比赛,总会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希望自己在书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点。”
陶乐乐老师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她说:“郑陆初中的体育节、艺术节刚刚结束,心中仍意犹未尽。尤其是团体排球赛,令人印象深刻。教师们平时忙于工作,办公室、教室两点一线,常疏忽了必要的日常运动。我也不例外。后来,我就用学生时代学过的一些‘小本领’上场了。可由于平时的运动量太少,手臂缺乏力量,发球时力度不够。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需要大家密切配合,任何一环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失分。可当我因发球失误自责时,队友却对我说:‘没事的,继续吧!’我这才体会到:此时的比赛并不仅仅是一种竞技,而是一种团结合作、凝聚人心的‘娱乐活动’,让每位老师在大家庭中感受到快乐。”
教工体育节、艺术节拉下了帷幕。这次活动,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也体现了教师的个性追求,彰显了教师的多种才华,点燃了教师的生命激情。郑陆初中的教师,也将奏起新的旋律,用自己的激情唤醒学生的激情,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让“情智教育”的花儿开放,给学生以最美好的童年,让生活充满阳光。
(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供稿 撰稿:吴伟星 审核:陈光华 摄影:商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