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文中描写的孩子们的趣事,概况孩子们的性格,领会孩子们的世界真率、自然与热情的特点。
2.能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的语句,并能归纳出“我”所在的成人世界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的特点。
3.通过探究,能归纳出保持童真的内涵即保有纯真、美好、乐观的心灵。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漫画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漫画。这些漫画有趣吗?它们都表现了什么内容?(小孩子的游戏。)你对哪一幅最感兴趣?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2.这些漫画充满了童趣,它们都来自于一本漫画集——《子恺画集》,作者是著名漫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先生。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丰先生。
3.通过这位同学的介绍,我们看到丰子恺先生还是中国漫画的开创者呢。而刚才漫画中画的就是丰先生的几个孩子。所以,去除了漫画家、文学家、翻译家等等的头衔,我们可以感受到真实的丰先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用笔记录下了孩子们七彩的童年,并充满深情地为这本画集写了序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给我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位慈父对自己的孩子们的絮絮暖语、谆谆教导。
二、“孩子”有什么特点
(一)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代丰子恺先生向大家介绍一下他的孩子们。
预设:孩子们是自然的、真实的。比如瞻瞻,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小猫不肯吃糕了,他都要哭的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
(二)下面我们一起来根据几个关键词进一步了解他的孩子们。
(1)“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中的“自动”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自动的、自发的、发自内心的、自然
(2)“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这句话什么意思啊?什么叫“身心全部公开的”?
单纯、天真、没有心计
(3)如何理解“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是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中的“鞠躬尽瘁”?
大词小用。热情、纯真、全心全意,投入全部感情。这就把小孩子对泥人的爱,一种单纯的,投入全部身心的爱都表现出来了。
4、追问:下面这个事件不好理解,请大家思考:“我每次剃了头……如同对被判定了死罪的亲友一样。”这个事件能表现什么呢?
爱憎分明、率真、单纯
(率真、自然、热情、单纯、真诚、富有想象力、创造力、模仿力等)
三、“我”是什么样的“我”
过渡句:文中的“我”显然与率真、自然、热情的孩子不同,那么“我”是什么样的“我”?
(一)请同学们跳读文中描写“我”的相关文字,思考“我”又有什么特点,并在文中做好批注。
预设答案:
第4节:“我”是没气性的动物,因为“我”终日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
第6节:“我”不了解孩子(成功后渴望得到肯定的心情)。
第7节:“我”阻碍了软软的兴趣爱好的发展。(都是难为、摧残孩子,扼杀孩子的兴趣)
第9节:“我”是被俗务缠身、身不由己。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彻底的真实和纯洁”。作者特别写到自己为了谋生而到上海上课,这些都看做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无聊”的事,而孩子们的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文中,作者用三个字来概括了“我”所在的那个大人的世界: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过渡句:当这样的“我”遇到了真率、自然、热情的孩子,“我”的心里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呢?
(二)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把描写作者内心情感的词语圈出来,从感情入手来解读作者。
2、在这么多表现作者"我"的情感的词语之中,你认为哪一个词语是最主要的,最能表现他的内心感受的?(有学生说“憧憬”,有学生说“欢喜”,也有的说“佩服”。)
“悲哀”。追问:为什么而悲哀?(原句)
“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作者真正的悲哀是想到孩子们的未来,在他们将来看到这本画册时,他们有可能已经在生活的压力之下“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不可避免地要被世俗改变。)
四、“给我的孩子们”什么
1、现在我们回到题目,文章的题目是“给我的孩子们”,这是个结构不完整的句子。补得更全一点,“给我的孩子们”什么呢?你们也要像瞻瞻那样,毫不掩饰地大胆地想象,说出你们的想法,至少我们课堂上应该是这样的。
预设:珍惜童年时光
希望他们能这样纯真、自然下去
留给他们一个纪念
过渡句:其实我们一起讨论的这个问题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就要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啊?三位同学的回答都会有一定道理,但我们还要把作者的想法揣摩得更具体、实在些。我在一个资料上看到三位父亲读了这篇课文的感想,其中有一个最接近作者的想法。
2、你听我读完三段话以后,说说三位父亲对一个人保持童心各是什么看法?请注意听:
父亲甲: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必须让孩子了解真实的生活,否则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会使他门失去适应生活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被欺骗被伤害的对象……(注重现实,不保留童心)
父亲乙:我们必须永葆一颗童心,她会让我们永远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人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一双什么样的眼睛;有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注重童心,用童心看世界)
父亲丙: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抛弃的过程,我们不能永远留在童年,未来的生活会让我们把她作为尘封的记忆,我们只能带着无奈回望逝去的生活,用羡慕的眼睛看着快乐的孩子。(直面现实,又保留童心)
第三种更接近作者的
五、结课
1、请大家造一个句子:“童心,不是,而是____________”
例如:童心不是任性妄为,而是爱憎分明。
结束语:
什么是童心呢?陶渊明在田园里获得一种快乐,这就是一种童心;周敦颐爱莲出污泥而不染,也是一种童心。
我们对童心要有一种智慧的理解,童心不是傻兮兮的,童心告诉我们生活要有一种快乐,要有一种乐观,童心告诉我们哪怕是在肮脏的现实社会里,也要有一颗美好的纯净的心灵。
同学们,你们正站在从儿童世界向成人世界的转折点上。在这里,作为老师,我也希望给你们留几句心里话:
孩子们,你们带着童心的余韵,即将进入另一个丰富多彩而又复杂莫测的世界,希望你们永远保持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昂首跨入你们的另一个“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