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体育课堂自主学习能力探究
焦溪中学 袁金波
1、 营造富有自主性的教学氛围 把学生真正看成一个有巨大潜能的人,发展中的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学生积极情感体验,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式教学格局,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可能,给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其充分利用校内外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独立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2、 探索构建“自主创新”教学模式 课堂上学生自主创新的成败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关键。为此,以问题探究为中心,构建教学思路是本实验的关键。初步设想为“自主探讨定目标→主动探究自释疑→讨论交流同评议→习练升华能力→反思自评再巩固”,如老师仅给以提示和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研究能力等。
3、 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所以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个能动的过程。而对学生自主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多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且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学生自己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训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只有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思维的兴奋点都集中在了相关问题上,才能从内心产 要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也十分重要。为此,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师生良性互动的前提,是创设自主学习环境的重要一环。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情感和自尊,鼓励学生的首创意识,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既要作教师,又要作学生的朋友,使学习环境更加轻松愉快。2、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由被动变主动。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进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仅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如:在一堂创编游戏的教材中,我先激励学生自由合组利用现有的教具或器材创编游戏,在创想过程中通过讨论、实践使学生体会自主、体会谦让、体会一些与人交往的道理。在模仿过程当中,我还经常让小组里同学与同学之间,或跨小组的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互相协作从而使所有学生可以共同提高玩游戏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 进行相互评价 “小班化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在参与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要求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当中来。这就改变了以往只有教师对学生单向评价的状况,学生既是自我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同时学生不仅能被教师评价,也能去评价教师。如:在一堂复习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和我一起回忆并复习跑几步一脚踏跳起越过30厘米高物双脚并拢落地的动作。然后,我自告奋勇的来表演此动作,在表演过程中我故意将动作做错,让学生来评评我做的好不好、对不对、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评价,从中加深对正确动作的印像,提高自己动作的质量,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生的意识。
总之,学生的“自主”意味着唤醒或激发主体意识训练掌握元认知策略,发挥选择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体言之: --是“主人”:做学习的主人;有集体主人翁意识和社会、国家的主人意识。 --是“主动”:自学、能动,有明确的目的和追求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自控”:掌握元认知策略,能调控或反省自身的学习过程。 --是“自律”:有稳定的学习情绪和内在的学习动机,能自我约束或自我管理。 --是“主见”:一方面能积极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能积极参与协作学习,分析、判断、评价和吸纳他人的见解,形成学习的意义建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